沈从文《边城》的思想意蕴或思想情感内涵,以及和其他作家的不同之处? - 爱问答

(爱问答)

沈从文《边城》的思想意蕴或思想情感内涵,以及和其他作家的不同之处?

小小赏析
  沈从文被肯定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重要地位,可谓是80年代改革开放后“侯补”出来的。其主要作品小说《八骏图》《月下小景》《阿黑小史》《萧萧》《边城》《长河》等等,也从文山艺海的“垃圾”堆里被“发掘”出来,这些作品被埋没多年依然发出金子般的光泽。可以说如果真正让沈从文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缺席”,让其长期被“遗忘”,那是不公正的,也只能给我们带来遗憾。所幸的是,沈从文并没有像卡夫卡、梵高那样死去之后,其作品才被人“追悼”出来予以肯定,而是活着的“卡夫卡”、“梵高”。
  在沈从文众多的作品中,真正为沈从文迎来声誉、对其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地位起奠基石作用的作品是中篇小说《边城》。《边城》是沈从文1934年4月创作的,它的诞生标志着沈从文文学整体构架的基本完成。小说描绘了湘西农村的风俗人,寄托了沈从文探求美的理想。
  在文评论家众多的评论中,对《边城》的评论文字可谓汗牛充栋,褒者贬者亦有之。本人也试图从中篇小说《边城》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艺术特色三方面予以剖析之。
  一、《边城》的思想内容探析
  1、《边城》是寄托作者理想的一艘船。
  《边城》叙述了一出健康纯洁而又丝缠绵的爱情悲剧:边城碧溪岨的白塔下边住一个靠摆渡为生的老船公和与之相依为命的外孙女翠翠,他们过着勤劳而安逸的生活。老人不愁吃穿,唯一操心的是为活泼可爱的翠翠找个好婆家。掌管水码头的船总顺顺有两个儿子,兄弟俩都爱着翠翠,大儿子天保托人捎话给老船公提亲,而翠翠不爱老大,却喜欢他的弟弟傩送。船总顺顺有意让老大天保娶翠翠,盼望老二能够和有一座崭新碾坊作陪嫁的王团总的女儿结婚。当兄弟俩都爱着翠翠时,哥哥天保就主动退让。乘船离去,途中失事,不幸淹死。傩送暗中爱着翠翠,却得不到她的理会,家中又逼迫他接受新碾坊。于是赌气之下离开了边城。老船公忍受不住这沉重的打击,在雷电暴雨袭击的一个夜晚,悄然死去。翠翠接替了外祖父的事业,继续撑渡客人。她怀着对老人的哀悼对傩送的挂念,带着“软软的、酸酸的心”等着,等着……
  从整篇小说看,沈从文不同于鲁迅先生《祥林嫂》对民众“劣根性”的揭示与批判,而是努力去发掘“美”,甚至创造“美”。哪怕这“美”是忧伤的。整篇小说渗透的无一不是沈从文对“美”的追求的理想。
  《边城》里,沈从文笔下的人无一不是他“美”的理想的化身。船总顺顺及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老船公及其外孙女翠翠等,总是描写得那么“纯”,那么透明。例如:写翠翠,她是那么纯洁、天真、无邪,没心机,像山上的树木一样,“风里日里长养着”自由自在的生长,容貌是那么美丽,“皮肤黑黑的,有着一双清明如水晶的眼睛,活泼得像山间的小动物”,性情是那么含蓄,对爱情的美好的憧憬……,对爷爷却是那么的孝顺,可以说,这是一个活脱脱的东方古典型女子,寄托了沈从文自然朴实的美、含蓄的美、对未来憧憬的美、孝悌的美的理想。写老船公,他“活了七十年,从二十岁起就守在这小溪边,五十年来不知把船来去渡了若干人”,造福于人,忠于职守,从不收过路人一分钱,实在拗不过的,“为了心安起见,便把这些钱托人到茶峒去买茶叶和草烟,将茶峒出产的上等草烟,一扎一扎挂在自己腰带边,过渡的谁需要这东西必慷慨奉赠”,老船公爱喝酒,但他的酒人都可以喝,上街买肉,怕老板不要钱,事前总是计算好把钱硬塞到对方的钱袋里,对孙女更是无微不至的体贴疼爱……从他身上体现出来的是勤劳的美、善良的美、厚道的美、重义轻利的美。写船总顺顺慷慨疏财,“明白出门的人甘苦,理解失意人的心情,于是凡因船只失事破产的船家、过路的退伍兵士、游学文墨人,到了这个地方,闻名求助的莫不尽力帮助”,且解决“谁个船坊害了别人船的利益”公正无私……从他身上体现出来的是沈从文对助人为乐的美、公正无私的美、豪爽慷慨的美的理想的寄托。写船总顺顺的两个儿子,个个结实如小公牛,“能驾船、能泅水,能走大路”,不拘常套小节, 和气亲人,不骄惰、浮华、倚势凌人……从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是沈从文对雄健的美、能干的美、不倚势凌人的美的理想的寄托。沈从文把这些人物统统穿上朴实美丽的服饰,让其闪烁着人性美的光环,理想的光环。
  除此外,《边城》里用大量的笔墨描绘了山川自然景物的美和民俗风情的美。描绘自然景物,如描写酉水:

  那条河水便是历史上知名的酉水,新名字叫作白河。白河下游到辰州与沅水汇流后,便略显浑浊,有出山泉水的意思。若溯流而上,则三丈五丈的深潭可清澈见底。深潭中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纹的玛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水中游鱼来去,全如浮在空气里,两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纸的细竹,长年作深翠颜色,逼人眼目。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时只须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夏天则晒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裤,可以用为人家所在的旗帜。秋冬来时,酉水中游如王村、汾岔、保靖、里耶和许多无名山村,人家房屋在悬崖上的、滨水的,无不朗然入目。黄泥的墙,乌黑的瓦,位置却永远那么妥贴,且与四围环境极其调和,使人迎面得到的印象,实在非常愉快。一个对于诗歌、图画稍有兴味的旅客,在这小河中,蜷伏于一只小船上,作三十天的旅行,必不到于感到厌烦。正因为处处若有奇迹可以发现,人的劳动的成果,自然的大胆处于精巧处,无一地无一时不使人神往倾心。

  俨然一幅桃源美景,这美景怎不令人神往暇想!描绘民俗风情,如描绘端午赛龙舟赶鸭子(引文见本文“艺术特色探析”部分)。
  这些民俗风情,宛若一串串挂在工艺廊里的民族工艺品,展现于眼前,吸引着我们的好奇心。
  沈从文就是这样,把人情的美自然风情的美打造成了一艘船,承载其理想,从现实尴尬丑陋的境遇里,驶向一个原始的自由自在不受干扰的生命体系王国。结合沈从文的人生经验,沈从文之所以要描述美,是因为他感到周围的世界太缺乏美,感到城市的嘈杂、污垢,世界的冷酷、残忍,世人的圆滑、愚昧,唯有凭借湘西净土,建造《边城》这样一艘大船,承载其理想才能离开现实生活。
  2、《边城》是一坛甜甜的药酒
  晋代作家陶渊明先生有一篇作品《桃花源记》,给我们描述一个鸡犬相闻、和睦相处、热情朴实的桃源世界,那是晋代战乱纷飞政治黑暗之下人民渴望安居的理想世界。受其影响,沈从文的《边城》亦是如此,不管《边城》给我们展示怎样一幅奇光迤俪的风景画与民俗图,但它毕竟是理想中的世界,是对现实生活去 丑存美(或造美)加工了的世界,整个文本折射的是要求人们返朴归真、自然生长、与世无争的老庄哲学思想,这是种消极的思想。沈从文的原意是以描绘“美”和现实社会的“丑”形成鲜明对比,以形成对“丑”的鞭鞑,然而事与愿为。三十年代的社会包括作者笔下的湘西,都是军阀及国民党残酷蹂躏下的社会,大肆对“美”的描写,虽然在心灵上能给予人们一定的抚慰,更多的却易导致人们脱离现实生活,陷入对“乌托邦”式的社会理想的追求中,那纯粹就像是一坛甜甜的药酒,喝一点点还可以,喝多了就要伤身体。
  3、“边城”昭示的是传统的爱情观
  从严格意义上说,《边城》叙述的是一个爱情故事,所以这里关于爱情的话题有单独提出来探讨的必要。
  搅入这次情感瓜葛的是船总顺顺的两个儿子和老船公的外孙女翠翠,小说并没有把三人的纠葛写成复杂繁锁的三角恋爱招徕读者,而是借此昭示了一个“一见钟情”、“郎才女貌”、“父母之命、媒说之言”的传统爱情观念。
  首先,“一见钟情”观。
  小说没有明显地写像杜十娘遇李公子、崔莺莺遇张生那样直接、忠贞、大胆的爱恋,写翠翠对傩送的一见钟情是隐藏极深的,包裹在内心那份情窦初开的憧憬里。翠翠十五岁时自从端午和爷爷看赛龙舟,偶遇傩送,少年傩送的英俊勇敢、豪爽大方、多义服人的形象,连同那句富有男人磁性魅力的“回头大鱼咬你”的话,叩开了少女初启的心扉,闯进她容量有限的心灵里。翠翠“为了不能忘记那件事”,第二年又去看赛龙舟,说白一点,就是想去看看傩送,其结果傩送去了青浪滩没遇上,却遇着了和傩送一样洒脱英俊的傩送的大哥天保。天保对翠翠一见之下产生了爱慕,以至后来托人去向老船公说媒,而翠翠始终不为其心动,甚至生气,不理爷爷。当爷爷唱起摇橹人驶船下滩时的催橹的歌时,翠翠却突然发问:“爷爷你的船是不是正在下青浪滩呢?”发问的原因其实就是她心里念及的傩送在青浪滩。
  小说开头部分讲到翠翠她娘和一个屯戍兵士的结合,也是一见钟情,并且都有那种“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乃敢与君绝”的观念和思想。
  可见,小说向我们昭示了一个“一见钟情”的传统爱情观,只不过写翠翠和傩送的一见钟情是含蓄的,隐藏于内心情窦初开的憧憬中的。
  其次,“郎才女貌”观。
  小说把天保、傩送描绘成生龙活虎、吃苦耐劳、和气亲人、豪爽慷慨,不骄惰、浮华、倚势凌人的少数民族的少年英雄式人物;把翠翠描绘得那么美丽单纯,“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人又那么乖,和山上黄鹿一样,从不想到残忍的事情”,而又情窦初开,“喜欢听人唱歌”,“爱坐在岩石上去,向天空一片云一颗星凝眸”。有郎才,有女貌,他们之间似乎必然要发生点什么,甚至连船总顺顺,也摈弃了门当户对的旧的门阀观念,允许并支持大儿子天保托人到老船公家说媒,只不过翠翠对傩送一见钟情,才未能达成夙愿。
  小说在这里为我们揭示的就是一种“郎才女貌”的爱情观念。
  再次,“父母之命,媒说之言”观。
  小说里,虽然翠翠的父母是唱歌相熟后并有了暖昧关系(也即爱情关系),有了小孩,却终究结婚不成,这是为何?天保喜欢翠翠,并心直口快对老船工自白,到后来又走“车路”托人向老船公捎话,却不向翠翠直接表白,这又是为何?就是令翠翠倾情的傩送,也是不要“碾坊”要“渡船”的,却又不直接表白,要走“马路”要在河对面的山崖上唱歌,这又是为何?难道只有这样才“含蓄”,爱情才更美丽吗?非也!尽管沈从文笔下的湘西远离了现实生活,但几千年的封建道德及爱情观是如何淡化也淡化不了的,那就是子女的事,一定要通过大人,否则就不正当,只能像翠翠父母那样的结局。小说末尾,船总顺顺对老船公有句精典的话:“老伯伯,我们谈的那件事情吹了吧。”这“事”是什么事呢?就是儿女婚嫁之事。
  小说在这里给我们揭示的就是“父母之命,媒说之言”观。
  总之,小说昭示的这种“一见钟情”、“郎才女貌”、“父母之命,媒说之言”的传统爱情观是古典的,却也是造成故事悲剧的一个重要根源,这在下边分析翠翠这个人物的悲剧根源时将作详尽阐述,这里不在累赘。
  二、边城的人物形象探析
  《边城》里的人物无一不是“美”的化身,翠翠美丽、善良、天真、无邪;老船公尽职尽责、辛苦诚恳、爽直豁达、轻钱财重感情;天保傩送兄弟和睦相处,不妒忌;船总顺顺不仗势欺人、慷慨大方,豪爽……他们身上无不体现出劳动人民的美德,是寄托了沈从文美的思想的,这在上文中有论述,这里不用复述,下面我只想从翠翠的性格成因等探析其悲剧根源。
  首先,翠翠的悲剧有其社会原因。
  我说过,不管沈从文如何追求美、塑造美,如何淡化现实生活的丑恶,如何用桃花源式的美来承载其理想,反衬其社会现实,但终究要以现实生活为其写作基础,是如何也不能把影响其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传统的婚姻家庭观念淡化掉。在旧的社会里,女子一般都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家里有客人来了该回避的也要回避,就是见了人,也还要“笑不露齿”,不能太放肆,否则就是轻薄,子女的婚姻大事一般都要请示经过父母。例如,杜十娘和李公子不是一见钟情吗?李公子父母不允许,他们的事也只能告吹。像湘西这个尽管民风淳朴、男女间可以对歌唱熟后结合的地方,婚姻大事也须经过父母,并且还要托人做媒。倘若哪个女子敢越界,私定终身,偷情私奔,那是众人不耻,要遭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双重制裁,更甚的遭来双双被杀的惨剧。小说《边城》中的那一干人物,可以说没有哪一个不受其旧的婚姻家庭观念的影响,翠翠从小到大也没有离开过爷爷,没有离开白塔下的小屋和渡口,甚至买东西也是从过路人那里买,而不到外面去走动,这自然在情理之中。她见了人言语不多,例如:有一回,一个卖皮纸的过渡人硬要把钱塞给老船公,见老船公执意不要,就撒在渡船上,老船夫追赶不及,便喊山头上的翠翠拦住,翠翠拦住了那个卖皮纸的过渡人,当“第二个商人赶来了,就告诉给翠翠是什么事情”时,而翠翠“明白了,更紧拉着卖纸人衣服不放,只说:‘不许走!不许走’连一句相互沟通像样的话也没有,由此可见,在“女子不能随便四处跑应在闺阁”的思想的束缚下和客观环境的封闭,共同造成她封闭的心理,当有客人到她家时,她竟不好意思在渡船上不上岸,“甚至躲到菜园里子地里装作赶鸡”,当在端午第一次看龙舟碰上傩送时,明明被人们称为“岳云”的美男子傩送吸引,却又故不露声色,还要骂傩送。翠翠渴望爱情:却从不提及这方面一个字,甚至爷爷和她谈到有关这些事时,她有意避开,在她心里她希望爷爷给他讲的是二老傩送,这是一种树等人来砍伐的心理,是受一种婚姻大事长辈做主的思想束缚。
  总之,翠翠这人虽单纯、天真、美丽,心理却是封闭的,也许,有人会给翠翠赋予这样一种意义;具有含蓄美、羞涩美、古典美,然而正是这种“含蓄”、“羞涩”、“古典”扼杀了她应有的爱情,是长期闭塞、社会上流行的封建婚姻家庭观念造成的。这恐怕连作者也始料未及。“我是一个倾心于现象的人”。沈从文这样说。
  其次翠翠的悲剧有其人的原因。
  在翠翠方面,造成翠翠那种封闭的心理,不光是社会历史原因,还有一个原因是翠翠自小失去父母的爱,跟唯一的亲人老船公在远离集镇、村落的渡口过,她的心灵世界不能不说是像“天上的一颗星”那样孤独的,寂寞的。本来心里“有事”,她不是对人诉说,而是对山、对草、对星星、对月亮、对黄狗诉说。我想,翠翠尽管失去了父母的呵护,但只要她爷爷能多带她到人群居所生活,多接触人和事,也不至于心理如此封闭,至少,性格要大方一些,当爷爷问她是愿意跟大老天保还是跟二老傩送时,就不至于一句话也说不出。倘若她能像她母亲一样,大胆一点,摈弃各种思想束缚,凭着性子说:“我喜欢二老!”情况就可能发生变化。
  在船总顺顺方面。顺顺若是让大儿子要“碾坊”,让二儿子傩送要“渡船”,恐怕情况也会发生变化。傩送若不负气出走,而是依然在河对面的山崖上为翠翠唱歌,其结果也不是如此。
  三、《边城》的艺术特色探析
  1、《边城》有着浓郁的抒情色彩。
  沈从文被称为“文体作家”,首先是因为他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了一种特殊的小说体式,可叫做文化小说、诗小说或抒情小说。这是指小说的内容具有显著的文化历史指向、浓厚的文化意蕴及具有独特人情风俗。这种小说不重情节与人物,强调叙述主体的感觉,情感在创作中的作用。沈从文简捷地将其归纳为“情绪的体操”“情绪的散步”便是这个意思。
  小说《边城》亦如此,沈从文的这种抒情或“情绪的散步”表现得犹为浓厚。小说的大部分章节,都用了数千言文字,描写自然山水,叙述人情风俗,不惜冲淡故事情节,来营造一种抒情气氛。如﹕描绘碧溪岨白塔下边渡口的情景﹕

  小溪流下去,绕山咀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溪流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是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河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都可以计数。小溪既为川﹑湘来往孔道,水常有涨落,限于财力不能搭桥,就安排了一只方头渡船。这渡船一次连人带马,约可以载二十位搭客过河,人数多时必反复来去。渡船头竖了一根小小竹竿,挂着一个可以活动的铁环,溪岸两端水面横牵了一段竹缆,有人过渡时,把铁环挂在竹缆上,船上人就引手攀缘那条缆索,慢慢的牵船过对岸去。船将拢岸时,管理这渡船的,一面口中嚷着“慢点慢点”,自己霍的跃上岸,拉着铁环,于是人货马牛全上了岸,翻过小山不见了。

  “茶峒”集镇的情景:

  ……此外饭店、杂货铺、油行、盐栈、花衣庄,莫不各有一种地位,装点这条小河街。还有卖船上檀木活车竹缆与锅罐铺子,介绍水手职业吃码头饭的人家。小饭店门前长案上常有煎得焦黄的鲤鱼豆腐,身上装饰了红辣椒丝,卧在浅口钵头里,钵旁大竹筒中插着大把朱红筷子,不拘谁个愿意花点钱,这人够可以傍了门前长案坐下来,抽出一双筷子捏到手上,那边一个眉毛扯得极细、脸上擦了白粉的妇人就走过来问:“大哥,副爷,要甜酒?要烧酒?”男子火焰高一点的,谐趣的,对内掌柜有点意思的,必故意装成生气似的说:“吃甜酒?又不是小孩子,还问人吃甜酒!”那么,酽冽的烧酒,从大瓮里用木滤子舀出,例进土碗里,即刻就来到身边案桌上了……

  赛龙舟的情景:

  ……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才拖下水去。每只船可坐十二个到十八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着红布包头,手上拿着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蓬蓬铛铛把锣鼓很单纯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剧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的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时水战种种情形。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好事的军人,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五百鞭炮……

  没有哪一幅画面不让人向往、遐想、动情!何乃白在《淳朴人生——沈从文美文选》中《编辑者说》里讲:“沈从文是以散文的笔调写小说,复以小说的笔调写散文。”讲的就是沈从文的小说有着浓郁的抒情色彩。
  2、《边城》有着恬淡的语言艺术风格。
  《边城》和沈从文前期的作品语言的拗曲相比,语言已是明净清澈。我们知道,沈从文小说具有浓郁的“牧歌”抒情色彩,所以客观上要求他的语言必然是有真意的,是去伪饰的,他追求的是“纯”和“真”的结合。如:天保傩送兄弟二人知道对方都喜欢上了翠翠时,他俩在船上的对话

  “大老,你信不信这女子(翠翠)心上人早已有了个人?”
  “我相信”。
  “大老,你信不信这碾坊将来归我?”
  “我不信”。
  两人于是进了碾坊。
  二老又说:“你不必——大老,我再问你,假若我不想得到这座碾坊,却打算要那渡船,而且这念头也是两年前的事,你信不信呢?”
  “ 我相信的,你说的全是真话!”

  多么质朴豪无雕琢的语言!把兄弟间的坦诚表现得活灵活现。
  虽  如此,这些语言也极富个性。沈从文在生机勃勃的湘西语基础上,吸取了书面语、文言语的特长,使他的小说长句精确、曲折而富韧性,如“出货物物俱由脚天用桑水扁担压在肩膊上挑抬而来,入口货物出莫不从这地主成束成担的用人刀搬去”,短句则重感兴,活乏有灵气,如“酽洌的烧酒,从大瓮里用木滤子舀出,倒进土碗里,即刻就来到案桌上了”。
  沈从文的小说从不附加词藻,文笔总是任意识的流动纵情写去,多暗示、富情感美、色彩美,形成的是一种恬淡的语言艺术风格

相关标签:情边城

下一篇:沈从文小说<边城>中的故事发生在哪里?

上一篇:结合<<边城>>分析京派小说的特点

热门标签:
控制 天下 西游记 祝福 三国演义 斗罗大陆 隋唐 灵魂 童年 左耳 复活 项链 斗破苍穹 蝙蝠 校花 勇气 风流 黑客 盗墓笔记 神武 魔域 小爱 完美世界 全职高手
最新更新:
岳飞e思维资料分析的课程怎么样呢? 开始征服的武侠位面的修真小说。 为什么把太监叫公公? 鲁迅写藤野先生的时代背景 商山早行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书戴嵩画牛出现了两次笑,谈谈你对这两次笑的理解。 由渌罗山至桃园县记全文翻译,急!在线等 谁有苏派的所有小说麻烦发一下,我想要TXT版的,可以在百度网盘或者迅雷中下的,谢谢。 音士顿录音笔能看小说吗 简一的超高门板工艺是什么? 金田起义的标志是什么 《公司法》全文共多少字? 春秋战国为什么存在时间重叠 禅让制和世袭制的利弊 《红星照耀中国》中红色外交第一人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