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指的是 - 爱问答

(爱问答)

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指的是

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马克思一生中最主要的理
论功绩,就是发现了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和剩余价值
理论。

唯物史观以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揭示了人类历史
发展的普遍规律。以剩余价值理论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
政治经济学以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揭示了资本主义生
产方式的特殊运动规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是科
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支柱。恩格斯指出:“这两个伟大
的发现--唯物主义历史观和通过剩余价值揭破资本主
义生产的秘密,都应当归功于马克思。由于这些发现,社
会主义已经变成了科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
67页)。
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唯物史观创立于19
世纪40年代,1845-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德意
志意识形态》一书是它创立的标志。在马克思主义之前,
哲学领域已经形成了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但在历史观上,
唯心主义一直占据统治地位。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方
面是历史上狭小的生产规模和剥削阶级的偏见限制了人
们的历史眼界,另一方面是社会历史领域到处活动着的
是有意识有目的人,社会领域的这一特点,往往使人们在
观察历史的时候,容易停留在思想动机的表面,不去深入
探究思想动机背后的动力。而在历史上从事活动的人们
中间,少数帝王将相、英雄豪杰又最引人注意,而从事物
质生产活动的人民群众则容易受到忽略。历史发展到资
本主义时代,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的出现,无产阶级作为独
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提出了重新认识历史的要
求。同时,产业革命冲破了闭关自守的封建社会的束缚,
加之现代化的交通工具,打开了人们的眼界,使人们有可
能对不同国家的历史加以比较,从中寻找出历史发展的
规律;产业革命还使阶级关系简单化,使阶级斗争、政治
斗争与经济关系、物质生产的联系清楚地表现出来,为正
确认识历史提供了可能。历史的发展也为唯物史观的产
生提供了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
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到19世纪上半叶为止人
类认识历史的最高成就。马克思在创立唯物史观时曾对
它们作过详细的批判研究。在德国古典哲学中,黑格尔关
于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劳动是人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创造,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的观点,以及费尔巴哈人与自然
的统一,自然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上帝的本
质是人的本质的异化的观点,都对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
起了重要作用。唯物史观的创立还直接建立在对英国古
典经济学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并吸收了19世纪三大
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积极因素。
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经历了一个过程,走过了一条
从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到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又从费尔
巴哈的唯物主义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道
路。这个过程始于1843年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在这
部手稿中,马克思总结了《莱茵报》时期政治斗争和思想
斗争的经验,接受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哲学的影响,把被
黑格尔颠倒了的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重新颠倒过来,
提出了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论断,认为国家和法的产生、
发展根源于市民社会。这一思想成为唯物史观的开端和
萌芽。表明马克思开始离开黑格尔而转向费尔巴哈。市民
社会决定国家的思想的提出,推动马克思从政治经济学
的角度对市民社会进行了解剖,这一成果就是《1844年经
济学哲学手稿》。在该手稿中,马克思研究了资产阶级古
典经济学并对现实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分析,首次形成
了物质生产在社会中起决定作用的思想,为唯物史观的
产生奠定了基础。马克思认为,生产是整个社会的基础,
它不仅决定国家和法,还决定宗教、艺术等社会意识形
态;劳动是人与动物的区别,历史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
生的过程;异化劳动和私有制都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
历史阶段的产物。这表明马克思的这一时期的观点,同费
尔巴哈仅仅把人看成是自然存在物的观点已经有了原则
性的区别。但是,他把共产主义看作是劳动和人的本质的
复归,则还带有费尔巴哈哲学的影响。在《德意志意识形
态》中,马克思进一步分析了人类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
提出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规律,用它说明了部落
的、古代的、封建的、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和共产主义公有
制形式的依次更替;他还把生产关系看作为既受生产力
制约又制约着政治的和观念的上层建筑的中介,科学地
揭示了社会结构及其历史发展的动力。《德意志意识形
态》是第一个伟大发现的初步完成,马克思已经离开费尔
巴哈的旧唯物主义哲学而走向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
物主义。
唯物史观创立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和人类学研
究使唯物史观又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从50年代到

60年代,马克思集中地研究了政治经济学,具体地剖析了
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在1859年写成的《〈政治经济学批
判〉序言》中,马克思对唯物史观基本原理作了经典表述,
阐明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
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等基本原理,揭示了社会经济结构、
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等社会形态的结构层次及其内
在联系;指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
矛盾运动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用社会经济形态概念
取代了《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所有制形式”,并把亚细
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看作是社
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马克思晚年致力于研究原
始社会和东方社会。写下了五个人类学笔记。作为这一研
究的结晶,马克思提出,属于同一社会形态的国家各有自
己的特点,对于具体国家而言,社会形态更替顺序中可以
具有跳跃性。在人类学笔记中,马克思论述了国家的起源
和实质,突破了以往认为人类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史
的看法,认识到土地公有制是原始社会的共同特征。
唯物史观的创立具有重要意义:(1)它把唯心主义从
它的最后避难所--历史观中驱逐出去,使马克思主义
哲学成为包括自然观、历史观在内的完备的唯物主义学
说;(2)它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前提和基础。马克
思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
本原理和关于人类历史发展动力的学说,科学地揭示了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是不以人的意志
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历史唯物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
基本矛盾,必然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对立
和斗争,无产阶级将通过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专政是由阶级社会到无阶
级社会的过渡。这样,社会主义理论就不再是天才的猜测
和主观的臆想,而是根据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分
析而得出的科学结论;(3)唯物史观的创立还使研究社会
问题的各门学问成为科学。唯物史观所指出的社会发展
的基本过程和一般规律,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起作
用。唯物史观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各门社会科
学都具有指导意义。
马克思的第二个伟大发现--剩余价值理论,形成
于19世纪50年代。创立以剩余价值理论为核心的马克思
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时代的要求。在马克思主义之前,经
济理论领域中的最高成就是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它把
经济学的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到生产领域,提出了劳动价
值论,探索了剩余价值源泉,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资本主
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联系。19世纪30-40年代,资产阶级
古典经济学被庸俗经济学所取代。从此,资产阶级经济学
成为纯粹为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辩护的工具。自1825年以
来周期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出现和19世纪30、40年
代兴起的工人阶级有组织的反抗资产阶级的斗争,迫切
需要认识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
内在矛盾,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提供经济学的基础。马
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就是适应这一需要而产生的。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直接吸收了英国古典
经济学的最积极的成果--劳动价值论和他们对剩余价
值具体形态--地租、利润、利息研究中的一些积极成
果。同时,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也为他提供了正确的
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运用辩证
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解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伟大
成果。
马克思从1843年底转向经济学研究。在1847年发表
的《哲学的贫困》和同年12月所作的《雇佣劳动与资本》的
报告中,马克思分析了劳动创造的价值与劳动作为商品
的价值的差别,指出了工人以工资形式得到的仅仅是劳
动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其余部分则作为利润为资本家
所占有。尽管这时马克思还没有把劳动和劳动力区分开
来,没有使用剩余价值概念,但他“不仅已经非常清楚地
知道,‘资本家的剩余价值’是从哪里‘产生’的,而且已经
非常清楚地知道它是怎样‘产生’的。”(《马克思恩格斯选
集》第24卷第12页)这就为深入解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奠定了基础。从1850年开始,马克思潜心政治经济学的研
究,考察了1848-1849年革命的原因、性质和经验教训,
1857-1858年写了《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草
稿),形成了他的剩余价值理论。在《货币章》中,马克思制
定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他分析了决定商品价值的劳动
时间、价值与价格的区别,指出价值的本质是一种社会关
系。对商品二重性及其矛盾做了深刻的分析,并从中揭示
出货币产生的最深刻的根源和本质。他阐明了商品的二
重性和劳动的二重性,指出,工人在生产商品时所花费的
劳动作为具体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使用价值,作为抽象劳
动,创造了商品的价值。在政治经济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
劳动二重性的学说。在《资本章》中,马克思制定了科学的
剩余价值理论。他区分了劳动力与劳动,分析了劳动力商
品的特点,指出,工人把自己的劳动力出卖给资本家,得
到的是劳动力的价值,资本家获得的是劳动力的使用价
值,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在和原料、工具结合,进入生产过
程后,可以创造出超过其自身价值的新价值,资本主义生
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马克思在这
里揭示了剩余价值生产的秘密。之后,又分析了生产剩余
价值的两种基本方式,即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
余价值的生产;探讨了资本各个组成部分在剩余价值生
产中的作用,提出了关于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原理,无
可辩驳地证明了剩余价值来源于资本家用于雇佣工人的
可变资本,来源于对工人的剥削。马克思还探讨了剩余价
值的各种转化形式。
劳动二重性学说、劳动力商品学说和资本有机构成
学说是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乃至整个经济理论的基点。
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在1867年出版的《资本论》第一卷中,
又对这些学说做了更为全面系统的论证和进一步发展。
马克思创立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发现剩余价值理
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1)剩余价
值学说奠定了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剩余价值是资本
主义生产的动机、目的,反映着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剩
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2)以剩余价值
理论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使马克思主
义哲学得到了运用、验证和发展。《资本论》在对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进行解剖时运用了矛盾的辩证法、具体与抽象、
历史与逻辑的辩证法。《资本论》对唯物史观的验证是系
统的、全面的。它通过深入考察资本主义社会的物质生
产、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自的本质特征及其相互关
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以其物质生产方式为基
础的有机体;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历史考察,
阐明了它的发生、发展到走向灭亡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从而检验和证明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3)以剩余价值
理论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奠定了科学社会
主义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创立的剩余价值理论,极深刻地
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对立的最深刻的经济根源,
说明了无产阶级伟大的历史使命。《资本论》揭示了社会
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这个原理在马
克思恩格斯以前的著作中,是依据分析社会发展一般规
律得出的结论,现在则由于对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所
作的深刻分析而得到了科学的论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在历史上起过进步作用,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的积
累使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
私人占有的矛盾日益尖锐,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和斗争日益尖锐和发展,使无产阶级的胜利和资产阶级
的灭亡不可避免。

相关标签:马克思

下一篇:马克思列宁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它的什么是正确的

上一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大学公共课)

热门标签:
谢谢 电影 资源 百度云 动漫 一天 高清 传奇 漫画 生死狙击 僵尸 东方 罗斯 风云 骑士 秘密 火影忍者 偶像 爱情公寓 天龙八部 微商 人工智能 梦幻西游 对话
最新更新:
谁能告诉我为啥这是灰色的? 黄靖华拍了哪些电影 求诚如神之所说电影资源,谢谢!! 你最喜欢哪一部美剧 求一首歌,只知道第一句:逮虾户,这是什么歌 怎理解大s和旧情人复合?如看一套电影没看完会有遗憾。看完结局就完满? 王家卫和徐克谁厉害 为什么好多人都在黑时代少年团? 有无《EVA新剧场版:Q》的这张电脑壁纸(就他们在中间小小的周围都是星空) 跳舞的线没有声音怎么办 求吊带袜天使的百度盘资源!!谢谢!!!!! 熊出没里的所有歌曲有哪些? 谁知道这张图片出自哪个动漫,谢谢 有谁是王俊凯的粉丝 问一下,这个是什么动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