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社会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分析:人为什么需要社会认同?社会认同是怎么形成的?(请分开回答) - 爱问答

(爱问答)

运用社会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分析:人为什么需要社会认同?社会认同是怎么形成的?(请分开回答)

这是我的社会心理学的一道分析题,在网上找不到答案,而我有不明白怎么写,希望可以帮助到我的小伙伴伸出援助之手,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谢谢你们~

人为什么需要社会认同:社会认同理论说明,我们的身份是由我们所属的群体塑造的。其结果就是我们有目的地改善自己的群体和其他群体相对的形象和地位。


社会认同的形成——投射:人们为保持或提高自我概念,试图影响他们投射于他人的认同。社会认同可分为定位认同(即与特定的他人进行特定相互作用的特殊认同)和混合认同(包含与不同人广泛的社会相互作用的普遍认同)。一个人有许多定位认同,但只有一个混合认同。人们在试图投射社会认同的方式上存在着个别差异。有些人对相互交往有较多的自我意识,有些人对社会景和创造的印象较为敏感,有些人对社会赞同有较大的需要,另有些人更善于给他人造成对自己的某种印象,等等。


人们在群体中的行为总是引人入胜而又时常令人烦恼。人们一旦组成了群体,就会开始做出一些奇怪的事:模仿群体中某些成员的行为,偏袒自己所在群体中的成员,或者寻找一位可以顶礼膜拜,并可以对抗其他群体的领袖。

不同类型的群体之间,通常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有一些群体更像是同一部队中相互协作的士兵,他们一开始就互相熟识。这种关系持续时间长久、紧密,成员之间相互保护对方。属于这种群体中的人们一直在不断地改变自己的行为,并在很多时候袒护自己群体里的同胞。不过,其他的一些群体则远没有这么紧密。比如说,同一家健身俱乐部的支持者们,有可能只在某几个月内,曾在同一家公司任职的同事,甚至是某一个共同爱好摄影群里的人。在任何能引起人注意的范围内,我们似乎都不可能认为这种短暂时期内相遇的人们,形成了一个群体。这种关系不是显得太不坚定吗?正因为如此,著名社会心理学家Henry Tajfel及他的团队们为大家解答关于群体认同的问题。


Henry Tajfel于1986年提出社会认同理论,为解释群体行为提供了新思路。社会认同理论认为,社会认同是一个人自我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会影响到群体中的成员们的社会态度和行为。Tajfel和他的同事们想出了一个证明他们想法的简单有效的方案。一些14、15岁的男孩作为参与测试者被带进实验室,并且看了名叫Klee和Kandinsky两人画作的幻灯片。这些男孩们被告知,实验者会根据他们对于这些画的偏好将他们分为两组。当然,这个实验只是为了让孩子们心中产生“我们”和“他们”的概念的手段而已。实验者希望这两组孩子对于谁和自己同组,组别意味着什么,或者他们有什么得失等这些问题没有任何概念。分组完毕以后,孩子们一个个地被单独带入一间小隔间。然后每人被要求将实验者们发放的虚拟货币分发给两个组中的其他成员。他们知道的信息只有那些男孩是属于哪个组的,以及属于那个人的一个代码。为了弄清楚孩子们在分发这些虚拟货币时,是更偏向自己这组还是对方组之间时,实验者设计了一系列的规则,以便于验证社会认同理论所遇到的真实发生的问题。这些孩子在分发虚拟货币时是否: 1、公平?2、为了获得最大的共有利益?3、为了获得最大的本组利益?4、为了获得两组间最大的差距?5、有所偏袒?这包含了最大本组利益和最大两组间差距的结合。令人吃惊的发现根据孩子们分发虚拟货币的情况来看,测试参与者们确实证明了群体成员间典型的行为界限:相对于其他组的成员,他们更偏向于自己组的同伴。在试验中,这种格局持续地得到发展,而且在其他的实验中,也得到了类似的答案。Tajfel在其设计的其他更多次实验中发现,其群体概念甚至更加淡薄。那些孩子完全不知道谁“和自己”在同一组中,以及谁在另一组中。这个实验以及类似的实验在改变了实验变量之后被重复了很多遍,实验结果几乎不变。但是,关于这项实验最为令人费解的一点在于,这些孩子从偏袒自己这组中完全无法得到任何好处——看起来似乎没有任何东西能左右他们的决定。不过,Tajfel认为,还是有一些东西左右了男孩们的决定。那是一种非常微妙而又无比深刻的东西。Tajfel认为,人们的身份是建立在自己的群体成员身份之上的。举例说,想想你自己属于什么群体:比如在工作上,或是在家庭中。你自己的身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由这些群体来定义的。换言之:你所属群体的性质决定了你的身份。鉴于这种说法,我们希望成为地位高、形象良好的群体中的一员就再正常不过了。不过非常关键的一点在于,地位的高低是在比较中才能看得出来的。也就是说:知道自己所属的群体高人一等就需要有另外一组可以让我们俯视的群体的存在。人们相信,一个群体和随之形成的偏见有可能形成于很短的时间内。实际上,他们认为即使在成员之间没有面对面的交流,相互之间互不认识,而且他们的“群体”行为没有实际影响力的情况下,还是有可能形成群体。换句话说,他们从这个徒有形式的群体那里完全无法获得任何得失。那么,根据社会认同理论,实验中的那些男孩确实有理由在分配虚拟货币的时候变得自私。这完全是通过让自己的这组看上去更优秀,从而抬高自己的身份。群体成员的向心性社会认同理论说明,我们的身份是由我们所属的群体塑造的。其结果就是我们有目的地改善自己的群体和其他群体相对的形象和地位。Tajfel和同事们的实验表明我们所从属的群体对于自己是如此重要,以至于我们在几乎没有受到任何激励的情况下还是会加入持续时间最为短暂的群体。然后我们会自发地让自己所属的群体看上去比其他群体更优秀。我们所属的群体对于我们的重要性,以及我们经常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如此轻易地加入不同的群体,这些都是关于人性微妙而又深刻的观察。对群体成员身份的认同,主要是一种认知的过程,这个过程通常是人们在回答“我是谁”这样的问题时产生的。这个问题可以根据个人所属的或所确认的群体的立场来回答。因此,一个人希望自己能从确认归属的群体中获得一种社会认同感。不仅如此,这种社会认同感似乎并不经常起作用,而是不时的在某种特定的情境中出现,又在某种特定的情境中消失。它一旦出现,个人的言行会试图与他所属的社会类别的规范一致,并配合相关的情景采取行动。


人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他们希望自己生活在最高端,并且希望自己所作的一切都能够得到他人的认同,从而来满足自己内心的自豪与一种轻微的攀比心理,以至于他们需要得到社会认同来使自己充满荣誉感、骄傲感。或者这是人的一种不自信的表现,他们渴望通过自己的举动来获得社会的认同,从而增强自己的信心。

也许是因为人类渴望被别人认同,换位思考,其他人肯定也会需要自己对别人的认同,所以形成了两方互相认同。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如有雷同,不胜荣幸

相关标签:心理

下一篇:中国何时步入无烟社会?

上一篇:近年来,我国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从政府职能关系的改革来看,这种做法是调整什么

热门标签:
农业 环境 腾讯 创业 地震 天气 养殖 主播 火山 灾害 洪水 身世 李嘉诚 王思聪
最新更新:
为何社会中的人过于热情,也不受欢迎 战机空投的炸弹,一般以哪些方式制导 不自觉的手抖,这是什么原理? 我们沈阳就要来台风了,有什么预防措施能保证自己不受伤害吗??? 军事大国装备洲际弹道导弹,其还需要远程弹道导弹吗 影响工作因为听不清别人的讲话,而且又忍受着耳鸣带来的巨大痛苦? 党和政府坚持什么的发展理念 前任市委书记现被判刑,现编写志时,如何写他 为什么说再发展房地产会让中国的政治受到动摇? 任何情况下,未成年人都禁止献血。这句话对吗,注意是任何情况下 虎式属于重型坦克吗 军队中存在两栖步兵战车吗 世界上有多少个国家 轻型航空母舰只能通过滑跃板起飞舰载机吗 潜艇适合发射反舰弹道导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