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证券、保险类产品交叉的风险,如何识别和防范 - 爱问答

(爱问答)

银行、证券、保险类产品交叉的风险,如何识别和防范

交叉金融产品运作的基本逻辑在于跨行业、跨市场的业务合作及投资运作。其产品运作过程中形成的通道叠加、投向复杂、刚性兑付、管理乏力等问题,构成了风险的重要来源,形成“三高一低”的风险特征。为此,笔者深入分析当前交叉金融产品投资中的种种风险隐患与管理漏洞,提出了推动银行资产管理业务转型、健全业务监测与评估机制、完善资金业务信息管理系统、强化隔离风险传染的“防火墙”等系列政策措施。

 

  交叉金融产品投资风险管理面临的问题

 

  (一)产品运作通道叠加,风险复杂程度高。受过往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交易规则的约束,银行理财产品和部分银行不具备合格投资者资格,加之银行理财产品缺乏明确的法律主体地位,无法以理财名义办理抵质押手续,造成了同业投资、理财业务运作中的一些交易环节必须借助其他机构作为通道来完成。特别是2012年证券、保险监管部门出台的“资管新政”,促成了各类新型合作模式对传统银信合作模式的替代,逐步形成了当前银证、银保、银基、银证信、银基信交叉合作,以及各种“收益权”转让,并附加保证担保、权利质押、回购条款或分级设计等特殊结构的业务模式。如此复杂的交易结构,虽然达到了法律关系的合规,但是衍生出更多的资金通道和过桥环节。一是为规避监管而进行的跨业合作形成了复杂的风险传递链条,不但增加了资金运行环节,推高了融资成本,而且各参与机构权责不清,风险发生后互相推诿。二是复杂结构的产品不能做到充分的信息披露,交易各方均不对相关资产采取相应的风险缓释措施。

 

  (二)投资范围日益复杂,风险关联程度偏高。2015年以来,银行开始更多地参与资本市场,交叉金融产品从过去不同类别机构的跨业合作逐渐向不同市场的跨市场投资发展。相应的风险也呈现出从不同机构间的交叉传染,向不同市场间的交叉传染发展。一是债券市场、股票市场风险向银行体系传导。二是银行结构化分级产品形成对资本市场加杠杆,加剧市场波动。三是价格风险、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相互交织转换。股票型交叉金融产品中近40%投资于定向增发、大股东增持、员工持股计划和股票质押融资。前三类投向的退出方式为限售锁定期后通过证券交易所卖出股票的市场化退出。能否实现本金安全和预期收益,既取决于增发认购价格与市场价格之间的价差,也取决于上市公司基本面是否支持股票的理性估值。以股票质押融资为投向的交叉金融产品虽然实质上为资金融出业务,主要面临融资人的信用风险,但因以上市公司股权为质押,融资人信用风险可能转换为标的股票的市场风险。

 

  (三)风险意识不足,管理精细化程度低。一是管理体系方面,部分银行未建立具有交叉金融产品特色的统一风险管理框架。相关授权管理、交易对手管理、产品管理、投资管理、销售管理、风险管理的要求,分散在理财业务、同业业务、金融市场业务、投资银行业务等各业务条线相对独立的业务制度中。二是交易对手管理方面,各银行总行普遍建立了同业业务和金融衍生品交易对手清单以及理财和投资业务合作机构清单。但是,部分银行未对通道类、委托投资管理类、风险管理参与类合作机构加以区分,并未根据合作机构的不同风险参与程度制定差异化的资质审查标准。

 

  (四)未能准确计量风险并计提拨备,缺乏专门的资金业务信息管理系统。部分银行机构在以自营资金或同业资金购买交叉金融产品时,虽能在投资前开展风险审查和资金合规性审查,但未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根据所投资基础资产性质,准确计量风险并计提相应资本与拨备,也未运用交易账户异动监测、压力测试、限额管理等手段,有效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跨行业跨市场风险。部分银行虽然成立了专门的资金业务部门,配备了具有资金业务工作经验的专门人员,但目前还未建立专门的资金业务信息管理系统,无法进行自动化操作和管理。部分银行未建立有效的风险“防火墙”,用以防范外部风险传递;也没有建立风险识别、计量、检测、预警和管理体系及对各类风险的缓释制度,从而无法有效预防和管控跨行业跨市场风险的侵袭。

 

  强化风险管控的策略

 

  (一)强化金融监管部门监管协作。一是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确保行业间规则的一致性,避免金融机构利用监管政策不统一进行监管套利。二是强化部门间的交流协作,发挥金融监管联席会议的作用。对重大创新业务和风险事项进行不定期沟通,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监管真空。三是制定协同监管应急预案,建立系统性风险监测预警和防控机制,做好金融市场重大风险处置和危机处理的统一预案。

 

  (二)制定交叉金融产品监管制度。一是界定交叉金融产品的概念或范畴,在统一的监管口径下建立交叉金融产品风险监测体系。二是规范交叉金融产品的业务管理机制,对交易对手管理、产品研发管理、投资运作管理、销售管理、交易集中度管理、客户适当性管理等提出监管要求。三是规范交叉金融产品风险管理。对董事会、高管层、相关部门的风险职责,跨行业跨市场风险识别、计量、监测、控制和报告,资本计提、风险拨备等提出明确、严格的要求。

 

  (三)建立创新业务监测与评估机制。交叉金融产品产生于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以及商业银行谋求业务转型的大时代,尽管承担了较多满足监管指标的任务,一度成为规避监管的工具,但不可否认的是,交叉金融产品连通了投资和融资的桥梁,在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融资支持实体经济、加快银行经营转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应客观、全面认识交叉金融产品,以疏堵结合的思路,建立创新业务监测评估和叫停机制,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审视交叉金融产品创新。符合标准的,鼓励支持;不符合标准的,及时叫停通报,防止风险积累和扩大。

 

  (四)推动银行资产管理业务转型。一是建立“栅栏”原则,要求交叉金融产品在管理主体、产品运作方面必须做到代客与自营相分离。二是继续推动产品端的净值化转型,充分披露产品投向和风险信息,以透明、合理、公允的产品价格变动将风险传递给投资者。三是创造有益于交叉金融产品的监管环境。包括加快推进信贷资产流转、促进信贷资产证券化、严厉打击监管套利等,通过市场化机制推进交叉金融产品正常发展。

 

  (五)准确计量、评估风险并计提拨备。各银行要审慎选择投资品种,根据所投资基础资产性质,准确计量风险并计提相应资本与拨备,强化风险资本约束;充分运用交易账户异动监测、压力测试、限额管理等手段,有效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跨行业跨市场风险。同时,注重强化有效隔离和防范风险传染的“防火墙”建设。各银行要针对跨行业跨市场“交叉传染”的风险特征,建立风险监测、预警和管理体系,强化风险缓释机制,有效隔离风险传染,最大限度缓释风险发生和蔓延。


其实就是业务互相渗透分一杯羹而已,说白了。银行本身的风险比较小,其产品相对安全,其他两个都不是很靠谱,特别是证券,让你损失不小。保险也是吃进来的多吐出来的少,条条框框都是阻碍你理赔的。

这个必须要尽心从一点一滴做起,交叉的风险其实很大,只是有时互相掩盖,不到山穷水尽,不会漏头而已。

相关标签:保险银行

下一篇:离职员工的提成发放个税应该怎么缴纳,起征点为多少

上一篇:社保由税务部门征收对电工证书挂靠有什么影响

热门标签:
银行 社保 保险 信用卡 现代 股票 支付宝 理财 利率 大众 彩票 期货 宝马 吉利 长安 本田 奥迪 阳光 丰田 比亚迪 长城 奔驰 别克 荣威 福特
最新更新:
供销药材通药材交易平台 供销药材通的注册收费么 全国中药材交易市场一共有多少家,比较大一些的 想做名企之家加盟商,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呢? 经营范围是建筑工程与设备租赁可以开建筑服务机械租赁费发票吗 经济技术开发区景园街属于哪个街道 食堂采购人员在采购水产品的时候,如何保证水产的成活? 急!做跨境电商,商品缺货导致客户流失,有没有拉客的办法 宣城有没有古井经销商 后续怎么申请,申请成功以后如何领药? 苏州社保6月份辞职9月份重新缴纳上算断了吗 基金会、项目办或平台具体地址在哪里 刚进币圈,有人介绍了j9bc币,值得玩吗? 有人分享数字货币投资的经验吗,都是买什么币啊? 多方共付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