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中日两军相比谁的武器更先进? - 爱问答

(爱问答)

抗日战争时期中日两军相比谁的武器更先进?

历经八年的浴血奋战,我们迎来了的胜利,在抗战期间,我们的整体上与日本还是有差距,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离不开当时的社会问题,也许有人会说,我们的武器不好所以实力不强,其实不然,小编今天就来做一份抗战期间武器的比较。

 

中方轻武器占优

看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纪录片的人都会有印象,欧洲战场上主要是陆海空机械化装备的交锋,但是亚洲战场特别是战场的画面却多是步机枪、徒步冲锋和戴斗笠穿草鞋的士兵......当时欧美国家交战,主要以飞机、战舰、坦克和重炮杀伤对手(如苏德战场上伤亡中枪伤仅占三分之一)。中国战场上交战双方的机械化程度都不高,中国前期只有靠苏援辆建立的第五军(基干是第二OO师),日军投入的机械化部队也只有第五师团和第三战车师团。在中日两军的伤亡中,枪伤都占一半以上,可见轻武器在战场上仍唱主角。

从枪械数量看,中国军队始终占优势。从1937年至1945年,日军对华作战兵力保持在50万至105万之间,其中半数装备枪支(多数炮兵和勤务人员不配枪)。国民党军一线兵力则保持在200万至300万,也有半数配备枪支,此外民间也有大量枪支,如“驳壳枪”便有近百万支。只是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因无外援,枪支数量少于日伪军,弹药更是奇缺。八年抗战中,敌后解放区全靠战场缴获和搜集民枪发展力量。1945年夏,八路军总数虽超过90万,却只有37万支枪,平均每支枪又不足20发子弹,仍只能以游击战为主。

从枪械质量看,中国也要稍优于侵华日军。虽然抗战前中国军队派系杂乱,却大都看中德式7.9毫米口径步枪,最早大批量装备的步枪便是毛瑟枪的改进型---“汉阳造”。1935年南京政府根据德国顾问建议,以德式毛瑟98K步枪为标准统一全军,除外购之外还在国内仿造为“中正式”。此枪在二战中一直是德军的主要装备,性能优于日军的明治38年(1905年)式步枪。参加过抗战的老人大都知道,7.9毫米口径步枪的伤口进去的眼小,出来能带出一块肉;6.5毫米的“三八大盖”由于弹道设计缺陷造成“进去多大眼,出来多大眼”。当时人们戏称;“用三八枪打中鬼子,过几天鬼子又回来了”。日军也深感三八枪威力小,1939年研制出7.7毫米口径的99步枪,性能与德国毛瑟98K相当,却仅有少量装备。

 

在机枪方面,中国军队装备的轻机枪主要是捷克生产的7.9毫米口径机枪,质量优于日军的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中国人称“歪把子”)。1939年日军研制出99式轻机枪,同样没有大量生产。日军重机枪为92式,靠弹板供弹,操作不便且易卡壳。中国军队使用“马克沁”重机枪,除需水冷这一麻烦外,可靠性好得多。抗战后期,国民党军还大量装备了美制“汤姆逊”、英制“斯登”冲锋枪。

日军主要装备的手枪是南部十四年式(中国人称“王八盒子”),因弹簧钢质量差使供弹常出问题,被称为“二次大战中最差的手枪”。中国当时用的是德式毛瑟自动手枪(即“20响”),可谓当时世界上最好的自动手枪。

当时日本轻武器的落后,是由于其军工基础薄落,又要集中力量研制飞机和舰只,只能兼顾一头。1939年夏,日本关东军在诺门坎与朱可夫指挥的苏军交锋,“肉弹”也抵挡不了机械化部队,第6军大败战死1.8万人(为苏军3倍)。在整个二战中,日本始终在轻武器上发展平平。

 

重火力各有千秋

在全国抗战前期,日军在重火器方面占有一定优势。从炮兵对比看,中国轻重型火炮数量略少于日军,日军火炮质量不如进口的德式装备,却配套齐全、弹药补充能力强。抗战初期,国民党军进口了数百门质量不错的75毫米口径德制山炮和榴弹炮,却因炮弹需进口且运输不畅,无法保障火力持续性。如“八一三”抗战之初,中国的炮兵还能局部压制日军,时间一长便难以为继。

中日军队作战流动性较大,攻坚战很少,使用重炮的场合不多。在野战中,双方主要使用轻型线膛炮和迫击炮,装备显得各有所长。中国方面的破击炮口径大,普遍为82毫米,装备数量却较少,1个团才有1个迫击炮(装备4-6门)。日军大口径迫击炮不多,1个中队(连)却有6门50毫米迫击炮(掷弹筒),威力虽小却使用便捷而普遍。

 

在抗战初期,八路军拾到阎锡山晋军丢弃的12门75毫米山炮,组建了惟一的1个炮兵团,却因缺乏弹药只能在最重要时上阵。八路军、新四军的兵工厂自制了部分掷弹筒和轻迫击炮,不过因弹药有限也只能在关键战斗中使用。在当时的敌后战场上,共产党领导的军队火力与敌想差最悬殊。

抗战初期,日军武器最大的优势在空中,从1937年秋至1941年末,侵华日军一线作战飞机保持在500架左右,并能迅速补充。中国空军的飞机全靠外购,性能与日军战斗机相当,却因飞行员和战机都缺乏补充能力而越打越少。据李宗仁回忆,抗战初期作战时顾虑最大的便是日机轰炸,如汤恩伯等一线将领的指挥所都终日流动不定。然而到了抗战后期,中国战场上重火器力量对比有了重大改变。1941年美国陈纳德的“飞虎队”进入中国战场,开始扭转空战形势。据美国第14航空队宣称,其空中攻击共杀伤日军12万人。这自然有夸大成分,不过1944年日军发动攻势确实主要靠夜间行军,打通“大陆交通线”后,因空袭也无法通车。据日军战史记载,衡阳围攻战时,前沿部队白天都“要像地老鼠一样钻在洞里”,因供应不济只好让士兵用钢盔舂米吃。

 

从1942年秋至1945年初,美国向国民党军提供了13个军的美械装备,如在缅甸作战的新一军1个师的火力超过日军1个师团。尽管如此,抗战后期国民党军,除了为取得外援发动打通中印公路的攻势外,在其他战区不仅未能反攻还连遭大败,1944年秋至1945年春丢弃了36个机场,以至倥军人员都大骂地面部队太不争气。

系统对抗中方落

从上面对比不难看出,国民党军的诸多失利不能归 于武器,需要从别的方面寻找原因。人们常说“落后就要挨打”,其实是“落后加腐败注定要挨打”,这倒是被抗战史充分验证。以武器而论,抗战期间中国除海军方面无法同日本相比外,国民党军的陆空装备质量并不算差,后期在数量和质量上还都占优。不过近现代战争是综合力量的交锋,武器对抗也是系统功能的对抗,发达与落后的差别主要体现为系统性的优劣。

 

旧中国的腐败、落后和不统一,体现在装备引进上就是杂乱无章。以枪支而论,各派军阀根据回扣的多少,向不同国家分头购买。抗战时,中国军队就有“万国武器博物馆”之称。装备最好的中央军也是先购德械,德国对华禁运后,又主要依靠苏联援助,战争后期又搞美械化。装备如此混乱,难免经常出现件不配枪、弹不对膛的现象。日军的轻武器质量虽不算好,却实现了标准化、序列化,组织火力和供应保障的能力要比中方强得多。

重和使用,更是需要一个由操纵、维修、补给、运输有机结合的系统工程。旧中国引进了许多飞机、火炮、坦克和车辆,自身却缺乏弹药、汽油等基本的保障能力,往往坏一个零件都要到外国去配,大量装备经常“趴窝”不能使用。日本作为一个工业国,对自身装备能有效保障和维修,作战时协同配合能力也远比中方高。

 

武器性能的充分发挥,还要靠操纵者的精神、文化、体能素质和技术水平。旧中国政治腐朽的弊病,在这方面最为突出。抗战时,一些西南军阀部队还是左手步枪,右手烟枪的“双枪兵”,精神和体力之糟不问可知。中央军则多是克扣军饷。加上国民党军主要靠抓壮丁,补充的多是文盲,上层又珍惜所购武器而舍不得进行训练,造成战时装备使用效能大都不高。国民党军队中,驻印军对日作战的战绩最好,除了装备和后勤有美国负责保障外,主要原因也在于官兵的素质较高。

侵华日军在中国战场猖狂一时,除军官作战组织能力较强,还在于士兵受“武士道”熏陶,普遍经过严酷训练。日本步兵出征前,至少要在各种条件下打靶耗弹数百发,据老一辈中国军人回忆,当年战场上许多鬼子兵在行进中射击,不用贴腮瞄准,平端枪能较准确地打中百米内的人形目标。拼刺刀时,中国士兵因体力和技能都不如敌,经常要三四个人才能战胜一个鬼子。因此,抗战期间日军往往能以少击多。

 

中方的这些弱点,恰恰是近代社会病弱造成的。首先体现在人的素质落后,具体表现为政府腐败,军队指挥无能和士兵素质低下,装备的因素反在其次。双方的武器在同一档次,清军却无战不败。二战后期,中国在正面战场还出现豫湘桂大败,进而一溃千里,为盟邦所轻视(这也是雅尔塔会议拿中国领土作交易的重要原因)。无的史实应验了的那句名言-----“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物”。

虽然战争已经过去,但是我们要学会居安思危,在提升武器装备实力的同时也要提升全民素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鬼子的武器要好的多

鬼子的武器要好些

日军的比较先进,中国军队除个别部队外,大多数不如日军的装备。

当然是日本,这还要说。

抗战时代的中日武器……客观地说就是日本先进!究其根本,中国当年一度愚蠢地拒绝了工业化(借用金灿荣教授之语),而日本全国上下在工业化道路上可以说是非常“疯狂”的(其背后有侵华野心支撑)……举例来说,日本可以自行研发三八大盖作为军队制式兵器,而彼时之中国所装备的中正式步枪其实就是德国毛瑟步枪的仿制品(甚至不得不提的是当年国军的训练操典都是直接照搬德军,可中国军队的装备并不能达到德国标准)……况一目了然?同意请点赞?

当然是日本

肯定是日本鬼子罗。

抗日战争时期从整体来说,当然是日军的武器装备比中国军队更先进。

前期肯定是日本啊,没有悬念的

下一篇:关于巴金的《家》的一个问题

上一篇:古代象棋棋子直今的象棋棋子的变化

热门标签:
控制 天下 西游记 祝福 三国演义 斗罗大陆 隋唐 灵魂 童年 左耳 复活 项链 斗破苍穹 蝙蝠 校花 勇气 风流 黑客 盗墓笔记 神武 魔域 小爱 完美世界 全职高手
最新更新:
岳飞e思维资料分析的课程怎么样呢? 开始征服的武侠位面的修真小说。 为什么把太监叫公公? 鲁迅写藤野先生的时代背景 商山早行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书戴嵩画牛出现了两次笑,谈谈你对这两次笑的理解。 由渌罗山至桃园县记全文翻译,急!在线等 谁有苏派的所有小说麻烦发一下,我想要TXT版的,可以在百度网盘或者迅雷中下的,谢谢。 音士顿录音笔能看小说吗 简一的超高门板工艺是什么? 金田起义的标志是什么 《公司法》全文共多少字? 春秋战国为什么存在时间重叠 禅让制和世袭制的利弊 《红星照耀中国》中红色外交第一人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