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开放迎来40周年之际,我党对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有了新的概括.请问这一概括与原 - 爱问答

(爱问答)

在改革开放迎来40周年之际,我党对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有了新的概括.请问这一概括与原

 

深刻領會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個重大判斷,揭示了制約我國發展的癥結所在,明確了解決當代中國發展問題的根本著力點,為新時代謀劃發展、推動發展指明了正確方向,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理論成果。深刻領會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對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正確把握社會主要矛盾是黨和國家事業成功的重要保證

馬克思主義認為,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矛盾,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

這一基本矛盾的運動和發展,又推動著人類社會不斷前進。社會主要矛盾體現著社會基本矛盾的性質,反映了一種社會形態某個發展階段存在的最突出問題。正確把握不同歷史時期社會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具體特點,並以此為依據提出科學的理論、正確的路線和有效的方略,是黨的事業不斷走向勝利的重要保證,也是黨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貢獻。

在社會主義社會,社會基本矛盾的運動仍然是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根本動力,但性質和作用形式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由於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建立和階級對立的消失,生產的發展不再以服務少數人的利益為目的、服從於資本的增殖,而是以造福大多數人民的利益為目的,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的共同富裕。

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就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並在此基礎上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需要、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的共同富裕。社會生產與人民需要、生產力發展與人的發展和社會進步之間的相互促進、良性互動,是貫穿、支配和推動社會主義社會發展全過程的根本動力,反映了社會基本矛盾運動在社會主義社會的特點和形式。

二、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關係全局的歷史性變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發展取得重大成就基礎上,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我國發展站到了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黨的十九大報告關於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新表述,反映了我國社會發展的客觀實際,是通過歷史和現實、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分析得出的正確結論,是制定黨和國家大政方針和長遠戰略的重要依據。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關係黨和國家工作全局的歷史性變化,必將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1.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表述深刻反映了新時代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徵。

時代發展到今天,黨的八大明確提出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過去60多年,改革開放也已經近40年,我國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都發生了深刻變化,社會主要矛盾的兩個方面即人民需要和社會生產也都發生了深刻變化。

2.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表述明確了新時代我國發展的主要癥結。

發展不平衡,主要指各區域各方面發展不夠平衡,制約了全國發展水平提升。發展不充分,主要指一些地方、一些領域、一些方面還有發展不足的問題,發展的任務仍然很重。

3.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表述指明了新時代我國發展的根本目的。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這是黨作出的莊嚴承諾。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作為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困,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

面對[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黨的十九大作出了分兩個階段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戰略安排,並把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作為重要的奮鬥目標,明確第一個階段要實現[人民生活更加寬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第二個階段[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我國人民將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

今後,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將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和光輝理想,將在我們的不懈奮鬥中日益成為美好的現實。

理論源自實踐,反過來又指導實踐。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表述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我國現階段具體實際相結合的最新理論成果,是一個重大的理論創新,為新時代黨和國家全局工作提供了理論指引,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發展貢獻了智慧,必將引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開闢發展新境界,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展現出更加強大的生命力。

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不變]的辯證統一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沒有改變我們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歷史階段的判斷,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我們要在[變]與[不變]的辯證統一中,更加準確地把握我國現階段的基本國,更好地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

1.要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國情,牢牢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

要清醒地看到,儘管我國經濟總量已超過11萬億美元,但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只相當於世界平均水平的80%左右;即使到2020年我國實現了全面小康,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也僅接近世界平均水平,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與實現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奮鬥目標還有相當大的距離。同時也要看到,經過改革開放以來近40年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5年的發展,黨和國家的事業已經發生了歷史性變革。

我們要牢牢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更準確地把握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斷變化的特點,更準確地把握我國基本國情不斷變化的內涵,主動適應國際國內環境變化,明確發展的新要求新思路,把握好工作著力點,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強烈嚮往。

2.要牢牢堅持黨的基本路線這個黨和國家的生命線、人民的幸福線。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堅持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穩定解決了十幾億人的溫飽問題,總體上實現小康,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黨的基本路線是我們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根本政治保證,將貫穿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必須繼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奮鬥。

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同時,我們要更加注重發展的全面性、協調性、可持續性,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大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更好地推動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等各項事業協調發展,更好地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

總之,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表述與過去相比,既有重大變化又保持了連續性,是[變]與[不變]的辯證統一。我們既要看到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的變化,也要看到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既要看到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實質,即社會生產的發展與人民日益增長的需要之間的矛盾沒有變,也要看到人民的需要變得更加廣泛、更加多樣、更高標準、更多層次,滿足人民需要的方式方法、工作重點和工作思路發生了重要變化。

四、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全面推進各項工作社會主要矛盾決定黨和國家的中心任務。從解決落後的社會生產問題到解決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反映了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點,也反映了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新要求。我們要充分發揮社會主要矛盾的導向作用,緊扣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推進各項工作。

1.推動經濟發展更有質量更有效率。

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解決生產力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必須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要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加強創新的引領和支撐作用。

實施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進一步縮小地區間發展差距和城鄉差距,增強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

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構建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激發全社會創造力和發展活力。

2.推動[五位一體]建設協調發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人民群眾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必須下大力氣補齊短板,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更加強烈的期盼。

要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推進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為人民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

重點攻克深度貧困地區脫貧任務,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縮小收入分配差距,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斷取得新進展。注重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破除妨礙勞動力、人才社會性流動的體制機制弊端,為人民提供更高質量和更充分的就業機會。

健全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完善基層民主制度,保障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為人民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

3.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和實現共同富裕。

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同推動社會生產力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是相一致、相統一的。

人越全面發展,社會的物質文化財富就會創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質文化條件越充分,又越能推進人的全面發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既是我國社會生產力明顯提高,中華民族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偉大飛躍的時代;也是人民生活顯著改善、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面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深刻變化,我們要堅持把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同社會全面進步有機統一起來,統籌發展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繼續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斷為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共同富裕創造條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有个疑问?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名字怎么不见提了。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社会面临着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开始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瓜分势力范围,封建地主阶级残酷压榨农民,资产阶级与帝国主义相互勾结,同时又与封建地主阶级盘根错节,共同压榨劳苦大众,山河破碎,民不聊生。在这种严峻形势下,究竟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并依此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政策措施?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国国情尤其是社会主要矛盾进行深刻认识和总结。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长期探索得出结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些就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正是基于对当时主要矛盾的正确认识,我们党才科学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不懈奋战,最终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2.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呢?最早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进行概括的是1948年9月8日至13日党中央在西柏坡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中央政治局“九月会议”。毛泽东在这次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完成之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就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外部就是同帝国主义的矛盾。”刘少奇也在这次会议上指出:“在新民主主义经济中,基本矛盾就是资本主义(资本家和富农)与社会主义的矛盾。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胜利以后,这就是新社会的主要矛盾。”他特别强调:“要清醒地看见这种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这种斗争,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两条道路的斗争。”这是我们党的领导人最早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进行论述。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存在多种经济成分,“那时在农村中的主要矛盾是封建主义与民主主义之间的矛盾,而不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矛盾,因此需要有两年至三年时间在农村实行土地改革”。“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和土地制度改革在全国完成以后,国内主要矛盾已经转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以此为依据,我们党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任务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

随着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中国社会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阶级关系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实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党的八大第一次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了系统概括。

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这篇讲话经修改补充后在当年6月19日的人民日报上发表。在这篇重要讲话中毛泽东系统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同时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两类不同的社会矛盾,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矛盾,前者的性质是对抗性的,所以要采取强制的、专政的方法来解决,而后者的性质是非对抗性的,所以只能用民主的、教育的方法来解决。毛泽东还提出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总的来看,我们党在这个时期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是正确的、符合实际的。后来由于党内出现了一些“左”的倾向,从而使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发生偏差,1957年10月9日,中共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论断;1958年5月召开的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建成以前,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始终是我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党对社会主义时期主要矛盾认识的失误导致了后来我们党和国家一系列重大政策和决策的失误。

3.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

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1979年3月30日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就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进行了重要论述,他指出:“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至于什么是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也就是目前时期全党和全国人民所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或中心任务,由于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来,实际上已经解决了。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

正是在上述阐释的基础上,1981年6月27日召开的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充分肯定了党的八大时的提法并作了进一步精简和提炼:“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必须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大大发展社会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这一概括成为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制定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依据。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标志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了新变化。党的十九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了新概括。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原因,党的十九大报告也作了概括: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局的历史性变化,这一变化要求我们必须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当然,我们也必须同时看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并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总之,中国共产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是随着时代发展和我国国情的具体变化而不断与时俱进的,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标志着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的新发展,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


没有啥区别

新阶段的矛盾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物质条件下还得不到满足。

新时代新要求

下一篇:函调指的是什么?

上一篇:采访时向社区道德人物提问什么问题好

热门标签:
农业 环境 腾讯 创业 地震 天气 养殖 主播 火山 灾害 洪水 身世 李嘉诚 王思聪
最新更新:
为何社会中的人过于热情,也不受欢迎 战机空投的炸弹,一般以哪些方式制导 不自觉的手抖,这是什么原理? 我们沈阳就要来台风了,有什么预防措施能保证自己不受伤害吗??? 军事大国装备洲际弹道导弹,其还需要远程弹道导弹吗 影响工作因为听不清别人的讲话,而且又忍受着耳鸣带来的巨大痛苦? 党和政府坚持什么的发展理念 前任市委书记现被判刑,现编写志时,如何写他 为什么说再发展房地产会让中国的政治受到动摇? 任何情况下,未成年人都禁止献血。这句话对吗,注意是任何情况下 虎式属于重型坦克吗 军队中存在两栖步兵战车吗 世界上有多少个国家 轻型航空母舰只能通过滑跃板起飞舰载机吗 潜艇适合发射反舰弹道导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