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书评 - 爱问答

(爱问答)

城南旧事书评

城南旧事》书评


(一)
城南旧事》是台湾作家林海音出版于上世纪60年代的一部作品,作品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叙述了名为小英子的小女孩,随着父母搬迁到北京后所经历的事
这本小说是林诗音带有半自传性质的一本小说,由《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五个写于不同时期的中短篇组成。
《惠安馆》写的是一个名为秀贞的疯女人。
秀贞爱上来惠安馆的一个穷大学生,大学生告诉秀贞说要回老家把地卖了就回来娶秀贞。
可是他走后却一去不回,秀贞怀了对方的孩子,孩子刚生就被父母给丢掉了,秀贞在接连刺激下变成了疯子。英子(“我”)对秀贞产生了同,经常去找秀贞玩,于此同时,英子又认识了和自己差不多大的妞儿,和妞儿成了好朋友。
妞儿告诉英子,自己现在的父母不是亲生的,是父母捡回来养大的。养父想让妞儿唱戏给自己挣钱,而且还经常打妞儿,妞儿告诉英子她要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
英子认定妞儿就是秀贞被丢弃的那个女儿,于是在一个下雨天,英子发着高烧带着妞儿去找秀贞。神志不清的秀贞立刻就带着妞儿赶火车去找妞儿的父亲。英子因为发烧没有追上她们,刚刚出门就晕倒昏迷,醒来时十来天已经过去了。
没有人告诉英子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是从佣人宋妈和英子妈妈的对话中,我们应该能够读的出来:秀贞和妞儿在赶火车的时候被火车撞死了。
也许,英子也知道了秀贞和妞儿的结局,但是她却不相信有这些,她还是认为秀贞和妞儿还活着吧。当母亲带着她坐上车子要到新家时,她知道自己不会忘了秀贞和妞儿,这反映在她和母亲的一段对话里面:
   “将来的事就如英子要有新的家呀,新的朋友呀,新的学校呀,……”
   “从前的呢?”
   “从前的事都过去了,没有意思了,英子都会慢慢忘记的。”
   我没有再答话,不由得再想——西厢房的小油鸡,井窝子边闪过来的小红袄,笑时的泪坑,廊檐下的缸盖,跨院里的小屋,炕桌上的金鱼缸,墙上的胖娃娃,雨水中的奔跑,……一切都算过去了吗?我将来会忘记吗?
《我们看海去》
《我们看海去》的故事发生在《惠安馆》事件之后。
英子的父母担心英子生活在秀贞和妞儿出事的阴影中,于是把家从惠安馆搬走,并且送英子上了小学。
英子上学后不久,附近胡同里一个大户人家发生了一件失窃案。英子在一处草丛中寻找同学的足球时,无意中碰到了那个守着赃物的贼。贼和英子开始聊天,他要让英子相信自己不是坏人。
后来,英子发现那个盗贼是自己学校一个校友的哥哥。贼告诉英儿,他是为了弟弟将来能够到国外读书才偷东西的。英儿教了他一篇《我们看海去》的课文,他和英子相约,将来送弟弟走时他要带着英儿看海去。可是没过多久,盗贼就被抓住带走了。
人们都议论这个贼是坏人时,英子却不这样认为。
   妈妈说:“小英子,看见这个坏人了没有?你不是喜欢做文章吗?将来你长大了,就把今天的事儿写一本书,说一说一个坏人怎么做了贼,又怎么落得这么个下场。”
   “不!”我反抗妈妈这么教我!
   我将来长大了是要写一本书的,但绝不是像妈妈说的这么写。我要写的是:
   “我们看海去”。
《兰姨娘》
《兰姨娘》的故事写了一个被纳做小妾的从良妓女兰姨娘。
兰姨娘对丈夫不满而离家出走,借宿到英子家后,英子爸爸对兰姨娘产生了暧昧的感情。英子机智地撮合兰姨娘和进步青年德先叔两个人,最后这两个人走在一起,德先带着兰姨娘离开,英子的家庭恢复了平静。
   那马车越走越远越快了,扬起一阵滚滚灰尘,就什么也看不清了。我仰头看爸爸,他用手摸着胸口,像妈每次生了气犯胃病那样,我心里只觉得有些对不起爸,更是同情。我轻轻推爸爸的大腿,问他:
   “爸,你要吃豆蔻吗?我去给你买。”
   他并没有听见,但冲那远远的烟尘摇摇头。
驴打滚儿》
《驴打滚儿》的主角是英子家的佣人宋妈,因为宋妈是英子弟弟的奶妈,所以英子家其实已经是把宋妈当成了一家人。宋妈离家时有一个儿子和女儿,可是在她离家到英子家后不久儿子就去世,女儿也被丈夫送人,宋妈却一直不知道。得知真相后她去找女儿一直没有找到,最后不得不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早上,跟着丈夫回家。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写了爸爸去世的经过。文中充满了回忆,写满了自己对爸爸给自己所带来的浓浓父爱的怀念。
英子参加完小学毕业典礼,她兴奋地拿着毕业证回家后,却得知爸爸去世,此时英子反而镇定下来。她知道自己的童年已经结束了,自己已经不再是小孩子了。她要承担起这个家的责任来了。
   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文凭——红丝带子系着的白纸筒,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
   进了家门,静悄悄的,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都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他们在玩沙土,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地很不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
   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我很生气,问妹妹们:
   “是谁把爸爸的石榴摘下来的?我要告诉爸爸去!”
   妹妹们惊奇地睁大了眼,她们摇摇头说:“是它们自己掉下来的。”
   我捡起小青石榴。缺了一根手指头的厨子老高从外面进来了,他说:
   “大小姐,别说什么告诉你爸爸了,你妈妈刚从医院来了电话,叫你赶快去,你爸爸已经……”
   他为什么不说下去了?我忽然着急起来,大声喊着说:
   “你说什么?老高。”
   “大小姐,到了医院,好好儿劝劝你妈,这里就数你大了!就数你大了!”
   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是的,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我对老高说:
   “老高,我知道是什么事了,我就去医院。”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我把小学毕业文凭,放到书桌的抽屉里,再出来,老高已经替我雇好了到医院的车子。走过院子,看到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二)
《城南旧事》虽然是小说,但也可以看成是林海音缅怀童年的自传作品。无论是人物还是年代,都是有人物原型,甚至名字和地点都完全是真实的,只是里面的事件小说化的写法。
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版,不久即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其父林焕父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小英子即在北京长大。
林海音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城南厂甸小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不久与报社同事夏承楹结婚。1948年8月同丈夫带着三个孩子回到故乡台湾,任《国语日报》编辑。1953主编《联合报》副刊,开始文艺创作,并兼任《文星》杂志编辑和世界新闻学校教员,1967年创办《纯文学杂志》,以后又经营纯文学出版社。
林海音的创作是丰厚的。讫今为止,已出版十八本书。散文集《窗》(与何凡合作)、《两地》、《作客美国》、《芸窗夜读》、《剪影话文坛》《一家之主》、《家住书坊边》,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绿藻与咸蛋》;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孟珠的旅程》,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林海音自选集》、《林海音童话集》,编选《中国近代作家与作品》,此外,还有许多文学评论、散文等,散见于台湾报刊。
虽然林海音的父亲在她小学毕业时就去世,但是她的父亲林焕文却是对林海音影响最大的一个人。
林焕文在台湾长大,当时台湾处于日本的殖民统治下,他虽然受了殖民化的教育,但是他出于对日本人的痛恨,他坚持让林诗音到中国人办的学校就读。
林诗音的叔叔后来也来到北京投奔林焕文,叔叔因为支持朝鲜人抗日并帮助对方运输违禁物品,结果在大连被日本人抓住,在监狱里被折磨致死,林诗音的爸爸受此打击,肺病复发引发吐血,在林诗音小学毕业那年因病去世。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这个短篇里面,林诗音就通过回忆的形式,再现了这段父亲病重去世的经历。
林海音曾经在《城南旧事》的代序中,写了自己写作这本书的来由和心境:
   我记得写上面这段小文的时候,便曾想:为了回忆童年,使之永恒,我何不写些故事,以我的童年为背景呢!于是这几年来,我陆续地完成了本书的这几篇。这些故事不一定是真的,但写着它们的时候,人物却不断地涌现在我的眼前,斜着嘴笑的兰姨娘,骑着小驴回老家的宋妈,不理我们小孩子的德先叔叔,椿树胡同的疯女人,井边的小伴侣,藏在草堆里的小偷儿。读者有没有注意,每一段故事的结尾,里面的主角都是离我而去,一直到最后的一篇“爸爸的花儿落了”,亲爱的爸爸也去了,我的童年结束了。那时我十三岁,开始负起了不是小孩子所该负的责任。
林焕文去世后,林海音果然如同文中所说的那样,负起了不是小孩子该负的责任。父亲去世后,写信通知祖父这个消息的林诗音。在弟妹的的心目中,父亲的形象是模糊的,林诗音才是那个领着他们上学去注册的人。
她给弟妹订杂志,给他们买衣服和鞋子,就连妈妈也要事事征求林诗音的意见。后来弟妹选择上什么样的学校,也都是她帮忙弟妹进行规划。她俨然代替了家里父亲的角色,承担了一个不是孩子应该承担的责任。
(三)
按照体裁的分类,《城南旧事》一直被认为是儿童文学,因为书中的主角年龄,跨度从第一篇《惠安馆》里面的六岁,一直到《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里面的十三岁,从年龄上来看,写得正是儿童期间发生的事情。
因为是儿童的视角,所以书中说话的口吻都是儿童化的。比如《兰姨娘》中,英子在撮合成功兰姨娘和德先叔一对后,就迫不及待地要跑去告诉妈妈,一方面有邀功的意味,另一方面,却是心中实在是忍不住要找个人说出来。妈妈听了很高兴,就问她前几天的要求是什么事,她立刻就说出自己要买什么样的玩具,而且还要加订一年的《儿童世界》杂志,活脱脱就是一个孩子的口吻和心理
   “一副滚铁环,一双皮鞋,现在我还要加上订一整年的《儿童世界》。”我毫不迟疑地说。
刘绪源老师在《中国儿童文学史略》一书里面,就用类似的理由,把《城南旧事》归为儿童文学的类别,理由是《城南旧事》中的儿童语境。
不过,虽然《城南旧事》可以归为儿童文学,但是这本书和一般写那个时代的儿童文学还是有所区别,主要的特点和区别有以下几个地方。
第一,《城南旧事》的语言浅显易懂,对儿童语言的运用非常到位。
从文学的艺术性来讲,并不是儿童化口语化的才是好的语言,也不能说语言博大精深才有艺术性,林诗音在这方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惠安馆》中英子的年龄是六岁,里面所使用的语言也是符合那个年龄阶段的,但是在符合这个年龄阶段的语言中,一方面没有使用过于直白儿话的语言,一方面也没有太多复杂的句子,描写的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里面充满了细节描写,可是却又写得非常生动耐看。
第二,《城南旧事》的故事叙述中,运用了许多意识流的写法,这和一般儿童文学中的单线结构不同。
儿童文学一般来说都是情节单一化发展,按照时间来叙述事件,因为这要考虑到儿童的思维特点。《城南旧事》中的故事虽然都是读起来很简单的故事,但是在情节结构中,却没有这样做,而是有许多的闪回,还时不时有倒叙的写法。
比如《兰姨娘》的开头,就有平行的写法,虽然开头就写了德先叔,因为他是先住进英子家的,但是给读者的感觉,他和兰姨娘却几乎是在同时出场,这样的写法,带给读者的体验是新奇的,但是另一方面,有时候也给读者带来一定的阅读难度。
这种阅读难度,并不是语言上的,因为上面已经提过,书中的语言并不生涩,只是在情节结构中,加入了这种很西方化的写法。所以虽然可以归为儿童文学,但是真正读起来,有些部分不止是儿童读起来有些超过他们的阅读水平,对于成年人来说,也不是那么容易读懂。
举《惠安馆》的例子。关于秀贞是怎么疯的,英子从别人口中听到的只是短短的几句话。当英子经常去找秀贞时,秀贞像讲故事一样,把自己是怎么疯的经过讲了出来。从秀贞的叙述来看,似乎秀贞并不像是一个疯子,秀贞倒更像是一个想象力丰富,对于爱情过于理想化充满幻想的女孩。
到了后来,英子带着妞儿去找秀贞时,英子已经发烧,所以她是处于一种现实和想象无法分辨的状态,一会儿她处于现实中,一会又处于想象中。读者也就随着英子进入不同的情境当中。
当英子昏迷后苏醒过来后,作者又并没有写秀贞和妞儿到底怎么了,关于这两个人结果,都隐藏在英子妈妈和宋妈的对话中。从这方面讲,即使是成人读者,读起来也有一定难度。如果没有反复体味英子妈妈和宋妈的对话,恐怕也不会立刻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当然,这也可以从另一方面解释,那就是这也许是林海音写作的高明之处。她并不会为了屈就于书中自己儿童的年龄,而将自己的写作水准降低到那个年龄。她通过那个年龄的主角身份,用那个年龄的语言叙述特点,加上了自己成人化的叙事风格,营造了一种很特别的阅读体验,不只是儿童喜欢看,成人也会被文中不紧不慢的节奏又充满童趣的叙述所打动。
第三,《城南旧事》用儿童的视角讲述成人的世界,并不对眼中的这个世界做过多的批判。
《城南旧事》虽然带有林诗音自传的性质,但是却并不注重于写自己的世界,而是通过儿童的视角,通过经历的不同事件,写了身边的不同人物和命运。
和中国写同时代的儿童文学作家不同,林诗音所描写的这一段时间,虽然是军阀混战的时期,人民生活困苦凄惨,但因为她家境的原因,再加上她是迁居到北京的,所以她的家庭环境处于社会的中层,没有经历过大家族的专制阴郁的环境,家里也没有生活在底层那样家庭的困苦。
这样的身份,让她处于一种观察者的身份,她可以冷静地写社会上的种种不公,比如她身边接触的人如宋妈,秀贞,妞儿这样的底层人物,让她可以看到社会不公在她们身上的体现。可她并没有到了要控诉社会的地步,也就是说,她并没有抱着要通过自己文章要改变社会的想法,正如英子那个年龄那样的家庭环境一样,她能够感觉到社会的种种不平的事情,可是她只是以自己的年龄来看这个社会,并没有把作品要当成社会改革的工具。
与之对比,叶圣陶的童话《稻草人》和张天翼的《大林和小林》,作品的图解味道就非常浓。如果说《稻草人》里面各种不忍卒读的苦难堆积,说明了叶圣陶除了对旧社会的控诉之外并没有找到出路,那么在《大林和小林》这部作品中,张天翼则通过大林和小林走上不同道路后的不同命运,直接指出当时上层社会的腐朽和必然灭亡,小林这样无产阶级工人劳动者才是未来中国的希望。
这里并没有说这两种写法好坏,而是想举例来说明这两种写法给读者带来体验的不同,也说明林诗音作品的特色。林海音写《城南旧事》目的不是为了社会的改良,而是真实记录自己的童年,通过作品来表述作为童年的“我”的对这个世界的看法。
(四)
《城南旧事》的视角是把自己放回到童年,所以《城南旧事》除了写出了不同人物外,吸引读者的另一个原因,应该是书中所流露出的那种对于童年逝去的怀念和忧伤。
在最后一篇《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中,林海音更是在文中宣告了自己童年的结束,对于儿童来讲,他们还无法体会这种童年逝去的感觉,但是对于成人来说,其实也是在宣告成人童年早已经结束,我们没有办法回到过去。所以才会读来让人不由自主想起了自己的童年,和作者一起感慨童年的一去不复返。
《城南旧事》在出版后,林诗音后来又写了一篇《出版后记:冬阳·童年·骆驼队》,现在很多书中,是把这篇文章放在书的开头作为序言,这倒是很符合这本书的开头: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 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相关标签:城南旧事

下一篇:沈阳市到北京市有多远

上一篇:千库网艺术字怎么用

热门标签:
控制 天下 西游记 祝福 三国演义 斗罗大陆 隋唐 灵魂 童年 左耳 复活 项链 斗破苍穹 蝙蝠 校花 勇气 风流 黑客 盗墓笔记 神武 魔域 小爱 完美世界 全职高手
最新更新:
岳飞e思维资料分析的课程怎么样呢? 开始征服的武侠位面的修真小说。 为什么把太监叫公公? 鲁迅写藤野先生的时代背景 商山早行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书戴嵩画牛出现了两次笑,谈谈你对这两次笑的理解。 由渌罗山至桃园县记全文翻译,急!在线等 谁有苏派的所有小说麻烦发一下,我想要TXT版的,可以在百度网盘或者迅雷中下的,谢谢。 音士顿录音笔能看小说吗 简一的超高门板工艺是什么? 金田起义的标志是什么 《公司法》全文共多少字? 春秋战国为什么存在时间重叠 禅让制和世袭制的利弊 《红星照耀中国》中红色外交第一人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