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道情到底在哪里? - 爱问答

(爱问答)

大同道情到底在哪里?

大同道(郊城道

道情艺术历史悠久,起源于唐代教士道歌,道教经韵,是以宣扬道教教义的说唱表演形式转化为地方戏曲,清乾隆年间流入晋北,逐步登上戏曲舞台。

晋北道情源于神池,传说是山三村,后传入代县、山阴、应县、怀仁、大同、右玉及内蒙古南部凉城等地。民国年间各地艺人辈出,但像“阴来财”“武为周”职业班社并不多,有的以领戏班为主,搬上戏曲舞台说是一百二十年,实际只有一百年的历史。解放前大部分地、县都没有道情班社。

晋北道情是山西道情成戏最早的剧种,大同道情是晋北道情三大流派之一,由山阴和怀仁地区传入,最早传入到大同口泉地区的郊城村。由于道情戏在该村历史悠久,村中男女老少都会唱道情,人们传说女人尿尿都会敲出道情的鼓点,是大同市有名的“道情窝”。

郊城村坐落在七峰山与塔山中心部位,距玉龙洞和禅房寺各六华里,村中有一道庙叫“真武大殿”,始建于明代中期,大殿建筑气势宏伟,庙内真武大帝坐像高大,两旁十位护法神像威严、兵器林立,院内钟鼓楼,戏台配套齐全,中央竖有旗杆,两旁有两颗百年参天大树,长期有驻庙道人,是山前方圆几十里道教活动的主要场所。至于道歌、道情何时传入,无法追溯,但道教音乐与道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早在明国年间,郊城村就有道情班社,属于“攒班子”,就是凑集组合的班子,至今有近百年的历史。初期先由本村的龚二、龚四、润恩子、赵有奎、安贵生、安永柱及怀仁赵庄的彭高寿等一起学习道情,学成后,每年正月先用道情戏敬神,再到周边演出。彭学艺成名,就地坐班传艺,培养出本村张亮、赵瑞、德奎、银奎、安居正、安甫正和怀仁南窑村“银桃旦”等二十多人,结果越演越红,当初已经是职业班社,被怀仁、应县的职业班主看好,每年都会被领出演出,唱遍了同时也传入内蒙古南部各地及前旗、后旗、集宁、卓子山、四子王旗直至绥远(今天的呼市)一带,最长一次走出两年,行程上千里,演员银奎爹病死在内蒙五原,多年拿不回遗体。他们的第一代传人是谁,由于至今前三代传人早已谢世,无法追寻。彭高寿后期被怀仁高镇子村邀请(现怀仁县道情剧团)坐坊授艺。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毛主席在1951年就提出“百花齐放、推陈出新”,鼓励各种戏曲形式自由竞赛的文艺方针的贯彻落实,各地县逐步成立了道情剧团。后期,我村又请来山阴县艺人何全茂,继续为我们培养第四代传人,有李进富、刘志荣、安志科、安志雄、安志清、高吉、王成等,并吸纳了部分女演员安玉兰、陈三女等,这些人至今都近八十岁,从那时女演员才有资格登上了道情的戏曲舞台。

当年,道情戏被认为是“神戏”,为了对神的崇拜,我村年年先用道情戏敬神,历史以来,根本不允许民间小戏二人台、耍孩儿等登台演出,文化大革命期间,道情戏受到了严重冲击,原始的规矩也被破除。

1968年,我们村成立了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在村干部安恭的支持下,老艺人安居正用道情这一传统剧种,移植了当时的革命样板戏《红灯记》《沙家浜》《白毛女》《智取威虎山》《红嫂》等培养出道情第五代传人,由李宽、李金、李进成、安恭、李进堂、胡进宝、安文、安进、任大正、安喜兰、安翠兰、安翠芬、安润梅等演出队伍发展到六十多人。每逢农闲和过年后,不仅为本村和周边村庄演出,开上拖拉机拉上演员装上道具唱红了附近厂矿(大同矿务局三矿、四矿、中央机厂)大同水泥厂等,也唱遍了怀仁地区,如霸王店、郝家寨、里八庄、秦城、南窑等很多村庄,并多年多次出席南郊区文艺汇演和大同市文艺调演,让更多的市民知道了大同道情的存在和当年的风采,也引起了各级领导的关注。1979年我村被评为“大同市农民文化教育先进集体”并出席了山西省教育工作代表会。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大同市组织部李森林部长多次到郊城村调研并指导,南郊区文化馆长王进才牵头,大同市文化局、大同市文工团到我村对道情剧的曲牌、曲调,进行了多次的采集和整理。三中全会后,大同市文工团派出专人为我们创作、收集适合农村改革开放反映当时农村精神风貌的小型剧本五十多种,我们用道情这一剧种,在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各个时期的方针政策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并帮助我村培练了小型剧目《抢娘》,参加南郊区的文化汇演,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好评。

我们的道情戏,最后一次登台是在2004年春节,全口泉乡35个村搞联欢演出,我们以说唱道情的形式,以“三个代表”作为题材,赢得了台下不断的欢呼和掌声。

郊城村道情戏班的成立,早于右玉道情剧团(1956年建团)、神池道情剧团(1954年建团)、凉城双山的道情剧团(1952年建班)、应县道情剧团(南泉乡道情剧团1979年建团)三十多年。早于怀仁道情剧团(高镇子道情)十几年,至今他们均先后被列入国家级、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们大同道情(郊城道情)能承传至今,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本剧种自身音乐丰富,唱腔优美动听,当地方言朴实自然,通俗易懂。在长期与民间艺术结合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传统文化艺术的原滋原味,形成了当地大众文化,深受群众的欢迎和喜爱;

二是名师出高徒。靠传承艺人和演员的扎实功底和艺术素质,再加上艺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扎根深、立足稳;

三是靠当地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文化部门的关心和引导。

道情剧目有上百种,主要内容有两部分组成:

一是宣扬道教思想,反映道家生活;

二是宣扬尊贤向善,反映民间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剧目。

我们久唱不衰的传统剧目有:

《化金钗》 《打金堂》 《刘全进瓜》 《小桃研磨》

《五龙台》 《摸牌》 《李逵搬母》 《李大开店》

《劈棺》 《八卦》 《杀狗》 《拉老汉》 《打刀》

《打碗罐》 《老少换妻》 《王小赶脚》等。

与怀仁道情剧团、凉城双山道情剧团、应县道情剧团的剧目基本一样,属于同一流派。

文革后期,我们又移植了革命样板戏《红灯记》《沙家浜》《白毛女》《智取威虎山》《红嫂》等。

郊城道情的传统伴奏乐器分文场和武场。文场乐器有第一板胡、第二板胡、四胡、三弦、低音胡和笛子;武场的乐器有板鼓、渔鼓(后期改为架子鼓)、大锣、小锣、大钗、小钗、梆子、四块瓦。

道情的音乐曲牌丰富多样,有十三种套曲和七十二种曲调,每种套曲又有“正、反、平、苦、抢、紧”六种不同的曲子,曲牌体主要分三类,一是“七字调”和“十字调”;二是曲牌类,如“西江月”“浪淘沙”“耍孩儿”等;三是流传民间的小调,如“一枝梅”“梅花调”“大红袍”“步步角”“跌落金钱”,后来又从梆子戏中引来了“滚白”“流水”和“介板”。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文化生活逐步丰富,受市场经济的冲击,道情这一剧种不断被边沿化,再加上老艺人的相继谢世,演员队伍的老化,演出人才的流失,传承人的匮乏,至今后继无人、青黄不接,马上面临着消失。大同道情从何处再能谈起,应该引起深思。抢救和保护这个非物资文化遗产,迫在眉婕。


大同道情是晋北道情三大流派之一,由山阴和怀仁地区传入,最早传入到大同口泉地区的郊城村。

相关标签:

下一篇:百花游龙传

上一篇:张跃爱李家铭的藏头诗。

热门标签:
控制 天下 西游记 祝福 三国演义 斗罗大陆 隋唐 灵魂 童年 左耳 复活 项链 斗破苍穹 蝙蝠 校花 勇气 风流 黑客 盗墓笔记 神武 魔域 小爱 完美世界 全职高手
最新更新:
岳飞e思维资料分析的课程怎么样呢? 开始征服的武侠位面的修真小说。 为什么把太监叫公公? 鲁迅写藤野先生的时代背景 商山早行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书戴嵩画牛出现了两次笑,谈谈你对这两次笑的理解。 由渌罗山至桃园县记全文翻译,急!在线等 谁有苏派的所有小说麻烦发一下,我想要TXT版的,可以在百度网盘或者迅雷中下的,谢谢。 音士顿录音笔能看小说吗 简一的超高门板工艺是什么? 金田起义的标志是什么 《公司法》全文共多少字? 春秋战国为什么存在时间重叠 禅让制和世袭制的利弊 《红星照耀中国》中红色外交第一人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