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勃迪伦要领奖,对不起让各位失望了 - 爱问答

(爱问答)

鲍勃迪伦要领奖,对不起让各位失望了

  读完本文后,在这个自谋体时代,你对新闻媒体有什么启发。请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请各位看过文章的,真正懂的,请来回答。

  吐槽瞎说请绕路。

鲍勃·迪伦的这个回应,是否会让很多观众失望?


从诺奖揭晓的那一天起,人们对待这项结果的反应首先是质疑,质疑这个缺乏文学大师的年代不得不找一个写歌词的人来滥竽充数;尘埃落定之后,人们的态度又一百八十度大转弯,鲍勃·迪伦又变成拯救诺奖的自由灵魂。一时间,国内爆料了许多“官方公开信”,内容是鲍勃·迪伦宣布自己拒绝接受诺贝尔文学奖。然后,很多人都相信了。


这些信件当然是伪造的,不过是把当年萨特拒领诺奖的内容改头换面。然而,众多读者对此的认同,以及对迪伦拒奖的期待,让这件事变成了“洋葱新闻式”的以假乱真。内容是假的,但反应与期待却是真的。那么,为什么之前人们这么希望鲍勃·迪伦拒绝诺奖呢?


事实上,对于鲍勃·迪伦和诺奖,更多人还是用对立的眼光在看待。在大量公众心里,艺术家是个人的,自由的,无羁绊的象征,而诺贝尔文学奖则是官方的,正式的,经典化的象征。一个艺术家,如果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其身份就会从自由创作者变成文学大师;虽然,他们真正的创作生活并不会因为一个奖项而发生任何改变。但他们在他者中的存在却会发生异化,而大众则并不愿意接受这种变化。


那些“迪伦声明拒绝领奖”的公开信,则正是利用了公众对官方荣誉造成的身份脔割表示反抗的狂热心理;官方荣誉意味着一种丧失自由与个性的威胁。所以当人们看到自己内心期待的反抗“真正发生”后,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相信。


人们更愿意坚持用同一的身份来看待一个人。鲍勃·迪伦是摇滚歌手,那么他就应该保持一贯的歌手形象;如果他是自由的艺术家,那么应该将这个形象维持下去。可是一个官方奖项打破了这个稳态,让迪伦的形象身不由己地不得不发生改变。


所以,很多人打心底里希望鲍勃·迪伦拒绝诺奖,保持原本的形象。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还增添了许多自我结,在对迪伦的形象塑造中加入了许多中国式的审美元素。例如“隐士”:远离官方的喧嚣,与世隔绝地维护内心世界的纯净,坚持孤立的艺术创作。听起来有点像竹林七贤或陶渊明。其实这类古典的隐士情结在现代社会中,已不会有什么人会选择;但人们还是希望能在某个可能的他者身上实现这种隐士情结的理想。鲍勃·迪伦,作为一个自由歌唱的、不同于传统文学创作的艺术家,就成为十分恰当的精神寄托。


这次鲍勃·迪伦打破沉默,表示自己愿意接受诺奖,这肯定会让很多人失望。但破碎的并不是鲍勃·迪伦的本我,真正破碎的,是大众在迪伦身上所灌注的情结与幻想。对艺术家而言,无论是创作还是生活并不会有任何改变。就像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接受了诺贝尔文学奖后把奖章挂在墙上最不起眼的位置,把所有奖金捐给了正在写作的穷作家们。


而在历史上,能够维持我们对自由与隐世的期望的“拒奖声明”,也真的发生过。虽然他们的理由并不相同。


帕斯捷尔纳克

社会不允许他接受这一身份


帕斯捷尔纳克生活在一个非常可悲的、不允许个人荣誉的年代。1958年,帕斯捷尔纳克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知道这项消息后,帕斯捷尔纳克本人非常激动,表示感谢文学委员会将如此荣耀的认可授予自己。


然而,帕斯捷尔纳克背后的社会却将他塑造成另一种形象。一个与西方国际反动势力苟合、污蔑苏联社会主义社会的堕落诗人。苏联作协在第一时间选择将帕斯捷尔纳克开除。政府表示,除非帕斯捷尔纳克发表声明拒绝这一身份,否则就要开除他的国籍,永远把作者驱逐出境。


不得已之下,帕斯捷尔纳克只好选择拒绝。他发表声明,“鉴于我所属的社会对这种荣誉做出的解释,我必须拒绝接受授予我的、我本就配不上的奖金”。


萨特荣誉会让读者产生压力


让·保罗·萨特拒绝了一切来自官方的荣誉。他选择做一个真正自由的思想者。虽然在今天,拒绝了荣誉的萨特并没有如愿以偿地解除读者的压力,面对《存在与虚无》的读者仍然如同面对一座存在主义的大山。


在谈到为何拒绝诺贝尔文学奖的时候,萨特谈论过官方奖项在文学中制造的等级脔割,它们强行把文学领域划分为高低不一的等级,从而消抹了自由平等的可能:


“我无法想象谁有权利给康德、笛卡尔或歌德项奖,这奖意味着现在你属于某一个等级。我们把文学变成了一种有等级的实在,在这种文学中你处于这种或那种地位。我拒绝这样做,所以我拒绝一切荣誉。”


“诺贝尔奖和类似的东西评价过高了。而事实上这些奖不说明任何东西。它们仅仅符合于等级制度所给出的一种区别,但这不是一种真实的存在,是抽象的存在,是我们只知其然而不真正知其所以然的存在。”——萨特的这句话或许能戳到很多人的痛处。与其关注鲍勃·迪伦有没有拒奖,有没有成为官方等级的象征品,倒不如真正去欣赏迪伦的作品,感受其艺术价值“真正所以然”的部分,而不是抽象的奖项与荣誉。


耶利内克我没有资格


2004年,当奥地利女作家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知悉获奖后,她的第一反应是——绝望。

耶利内克并不像萨特那样,从内心抗拒诺奖及官方荣誉。她对荣誉的授予保持认同。但是,她无法接受的是荣誉的名不符实。


她认为诺贝尔文学奖在颁发的时候一定产生了错乱,这个奖项应该给另一位更有资格的作家彼得·汉德克而不是她自己。同时,她对诺奖官方称赞她是“奥地利的花环”的说法也毫不领情,耶利内克表示,自己仍然完全和奥地利政府保持着距离,根本不存在什么“奥地利的花环”。为了这些原因,她拒绝了诺奖。


从获奖者到赞词,诺贝尔文学奖在耶利内克这里真真正正地碰了一鼻子灰。


萨缪尔·贝克特马上逃离


在所有对诺奖表示抗拒的作家中,萨缪尔·贝克特或许是最有“隐士”特色的一位。


1969年,在风闻自己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之后,萨缪尔·贝克特二话不说,第一时间逃到了一个小村庄里。当年,那个村庄正好遇上山洪暴发,几乎算得上是与世隔绝,没有任何人能联系到他。


而贝克特本人表示,他只是太恐惧外界对自己的打扰。只要站在公众面前,他就感到紧张不安,无法创作。所以才做出了如此“荒诞”而可爱的举动。不过事与愿违,尽管贝克特在当天就躲了起来,但还是被新闻记者发掘了藏身之处,并被抓住问了一堆问题。


事后,和迪伦一样无法得到联系,保持沉默的贝克特终于发表声明,表示愿意接受诺贝尔文学奖。但他“由于健康缘故”,无法亲自去斯德哥尔摩领奖,于是另外找人代替自己前去,接受了奖状和那笔丰厚的奖金。


所以,如果有兴趣的话,还可以继续对事情保持期待。鲍勃·迪伦宣布自己愿意接受诺奖了,然而,他真的会去吗?他是会亲自去斯德哥尔摩,还是像贝克特那样找个人代替自己?别忘了,鲍勃·迪伦说的是,他很愿意参加颁奖典礼,“if it’s at all possible”。



下一篇:谁有六年级下册语文书、数学书、英语书有吗

上一篇:鲁教版五年级语文的学习收获作文

热门标签:
英语 谜语 作文 数学 公式 语文 物理 化学 工艺 java c语言 实验 方程 金属 分子 数据库 硫酸 酒精 运算 石油 vc 世界大战 php 化合物 mysql
最新更新:
电学的一个小问题 为什么打点计时器只能粗略瞬时速度 lookdownupon用法 中专都考不上大学有必要复读一年吗? 如图,已知∠B=∠DEF,AB=DE,请添加一个条件使△ABC≌△DEF,则需添加的条件是__________. 求曲线y=2x^2和直线y=2的所围图形的面积 夜上受降城闻笛是哪句 这个怎么填数字? 小明家下五层楼是5楼,那么小明家上五层楼是几层楼? 填空题,这个题目是怎么算的呢…… 22335577()143中括号里填什么数字。 懂得人帮我看一下这个英文是啥意思??? 最小的物质单位是什么 怎么估算根号52000000 about的重读字母是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