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岁男孩肚子疼,持续发烧7天 - 爱问答

(爱问答)

四岁男孩肚子疼,持续发烧7天

四岁男孩说肚子疼,发烧有七天了,B超检查肝胆腹部,脾脏都没问题。精神状态越来越差,发烧越来越严重,吃了头孢和炎贝宁片也没用。血常规显示有严重,超敏蛋白超标。可以那里有炎症医生也说不上来。请问怎么回事,好着急啊。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图,功效,操作说明 推拿第一步须知:小儿取左手操作(只用做一只手,只有搓脚底是搓双脚底),穴位详细图片在我空间相册。小儿推拿要点及基本操作方法在本文章最后,先看具体操作方法再进行操作。一、脾穴 

1.部位:拇指外侧缘,赤白肉际处(由指根到指尖)属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 

补脾:向心性推之,用于虚症,如脾虚泄泻。 清脾:离心性推之,用于实症,如伤食、积滞。 

清补脾:来回推之,为平补平泻。用于虚中挟实症,如消化不良。

 3.作用:健脾调中,消食积化痰涎,补血生肌。 

4.主治:消化不良、积食、脾虚泄泻、疳积、脱肛、虚喘嗽、 慢惊风,隐疹不退等症。

5.次数:1000-2000次(5-10分钟)。

 

 二、肝穴 

1.部位:食指掌面,由指根到指尖,属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 

平肝(清肝)——离心性推之。 补肝——向心性推之(少用)。 向心性指的是,从指尖向心脏的方向推。离心性推之相反的方向。

注:推本穴时宜用泻法,少用补法,如肝虚应补时,则以肾穴代之, 肾为肝之母,补肾即补肝。 

3.作用:平肝熄风,解热镇惊,开郁除烦,和气生血。 

4.主治:急慢惊风、感冒、目赤、昏闭、烦躁不安、脾虚泄泻等。

5.次数300-1000次(2-5分钟)。

 

 三、心穴 

1.部位:中指掌面,由指根到指尖,属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 

清心:离心性推之 补心:向心性推之(不用)。 向心性指的是,从指尖向心脏的方向推。离心性推之相反的方向。

本穴在临床上极少用,若须用时,则以天河水代之。

 3.作用:清心火、利小便、镇惊搐。 

4.主治:口舌生疮、小便赤涩、眦红、惊搐、弄舌等。

5.次数100-500次(1-3分钟)。

 

 四、肺穴 

1.部位:无名指掌面,由指根到指尖,属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 

   清肺:离心性推之(多用) 补肺:向心性推之。向心性指的是,从指尖向心脏的方向推。离心性推之相反的方向。

 3.作用:疏风解表、顺气化痰、利咽止咳、补益肺气。 

4.主治:作伤风感冒咳嗽痰喘(肺炎、急慢性气管炎、百日咳等)、麻疹不透,遗尿,便秘,脱肛等。 凡肺经实热者宜清,虚寒者宜补。

5.次数:1000-2000次(5-10分钟)。

 

 五、肾穴 

1.部位:小指掌面,由指根到指尖,属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 

补肾:向心性推之。清肾:离心性推之(一般补多清少)。    古书记载的清补法,与此相反。 向心性指的是,从指尖向心脏的方向推。离心性推之相反的方向。

3.作用:补肾益脑、益气养神、温下元、止虚火。 

4.主治:先天不足、遗尿、小便短赤、五更泄泻、咳喘、肾亏骨软等。

5.次数:1000-2000次(5-10分钟)。

 

 六、胃穴 

1.部位:由腕横纹到拇指根部,外侧缘,赤白肉际处,属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 

   清胃:离心性推之。(此穴只清不补) 向心性指的是,从指尖向心脏的方向推。离心性推之相反的方向。

3.作用:清胃热、止呕降逆、除烦止血。 

4.主治: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痘疹潮热不退、吐血及鼻衄。

5.次数:1000-2000次(5-10分钟)。

 

 七、大肠穴 

1.部位:食指外侧缘,赤白肉际处(由指根到指尖),属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 

清大肠——离心性推之。补大肠——向心性推之。清补大肠——来回推之向心性指的是,从指尖向心脏的方向推。离心性推之相反的方向。

 3.作用:调整大肠功能,有固肠、涩便、止泻等作用,退肝胆火。

 4.主治:赤白痢疾、泄泻、便秘、脱肛、肛门红肿等。

5.次数:1000-2000次(5-10分钟)。

 

 八、小肠穴 

1.部位:小指外侧缘,由指根到指尖,属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 

清小肠——离心性推之。 向心性指的是,从指尖向心脏的方向推。离心性推之相反的方向。

3.作用:利尿止泻、分清降浊、清膀胱之热。 

4.主治:尿闭、小便不利、口疮、泄泻而无小便者多用之。

5.次数300-1000次(2-5分钟)。

 

  附:利小便穴 

常用自腕部沿手掌内侧缘,推向小指尖,称为利小便穴,治腹泻甚效

 九、八卦穴 

1.部位:手掌面,掌心的周边,顺着时针的方向,划一个圆圈是八卦穴。属面型(也称环型)穴位。(卦名:乾、坎、艮、震、巽、离、坤、兑)

 2.操作方法: 

①顺运八卦—由乾卦起运转一周到兑卦止,周而复始的推运,称为顺运八卦。 

②逆运八卦—由艮卦起,以逆时针的方向推运一周,到震卦止,周而复始的推运,称为逆运八卦。

 3.作用:和中利隔、顺气化痰、消宿食、开饱胀、调和五脏、有升清降浊之功。

 4.主治:胸闷胀饱、呕吐、泄泻、食欲不振、咳嗽痰喘、心烦内热等。

5.次数:1000-2000次(5-10分钟)。

 

 十、运水入土穴 

1.部位:由小指尖起到掌根之中点,属弧型穴位。 

2.操作方法:由小指尖起,沿掌边推向掌根处,称运水入土。

 3.作用:润燥通滞。 

4.主治:便秘、痢疾、遗尿等。  

5.次数300-1000次(2-5分钟)。

 

 十一、运土入水穴 

1. 部位:由拇指尖起到掌根之中点,属弧型穴位。 

2.操作方法:由拇指尖起,沿掌边推向掌根处,称运土入水。

 3.作用:止泻。 4.主治:腹泻。

5.次数300-1000次(2-5分钟)。

 

 十二、板门穴 

1. 部位:拇指下,大鱼际肌之中点,属面型穴位。

 2. 操作方法:左右旋转揉之,或来回推之为清板门。

 3. 作用:能清胃热,通调三焦之气。 

4. 主治:止吐泻、退虚热、嗌奶、胃疼等症 。

 5.次数300-1000次(2-5分钟)。

 

 十三、小天心穴 

1.  部位:掌根大小鱼际交接处的中点,属点型穴位。

 2. 操作方法: 

①捣小天心法——医者左手托患儿之左手,以其右手食指或中指屈曲,以屈指关节背面捣穴位,称捣小天心法。 

②掐小天心法——拿法同上,医生以拇指甲在穴位上掐之,称掐小天心法。 

3. 作用:通窍散郁、畅通经络、安神定惊、清热明目止咳等。 

4. 主治:惊风癫痫、实热急喘、痘疹欲出不透等为一切眼病的主穴。

 凡眼疾:眼球上翻——向下捣。         眼球下翻——向上捣。         眼球左翻——向右捣。         眼球右翻——向左捣。

5.次数:100-500次(1-3分钟)。

 

  十四、四横纹 

1. 部位:掌面、食、中、环、小指,四指本节之横纹处,属线型穴位。 

2. 操作方法:推四横纹——医者左手掌托患儿左手四指的背面,拇指握住中节处,以右手拇指外侧或螺纹面,来回推之。 

3. 作用:调中行气、退热消胀、散瘀结。 

4. 主治:肚胀、疳积、咳嗽痰喘、气促胸满、唇裂腹疼。

  5.次数300-1000次(2-5分钟)。

 

 十五、小横纹 

1. 部位:小指根纹下小横纹处,属点型穴位。 

2. 操作方法:揉小横纹——用右手拇指螺纹面揉之。

 3. 作用:消郁热、化痰涎。 

4. 主治:口疮、流口水、为治百日咳、肺炎之要穴,一切痰壅喘咳等症皆良。 

  5.次数300-1000次(2-5分钟)。

 

 十六、二马穴 

1.部位:在手背无名指与小指掌骨缝陷中与手掌兑宫相对。属点型穴位。 

2.操作方法:揉二马——医者左手握患儿左手。使手心向下,小指屈于掌心,,以右手拇指左右揉之。

 3.作用:大补元气、健脑补髓、顺气散结、利水通淋。

 4.主治:先天不足、气虚喘咳(慢性气管炎)、脱肛、疝气、小便闭塞或不利, 虚火牙疼、瘫痪、脑炎后遗症等一切虚症均宜之。

5,次数:1000-3000次(5-15分钟)。

 十七、外劳宫 

1.部位:手背中央,与内劳宫相对处,。属点型穴位。 

2.操作方法:同二马,将无名指,小指屈曲,与掌面成90°度,使穴位显出。 

3.作用:温中去寒、安蛔止疼。 

4.主治:下寒腹疼(一切腹痛均宜,如肠梗阻、肠套叠等),往来寒热、 

胆道蛔虫、久泻不止、透发痘疹、疝气脱肛、夜啼症、感冒风寒、揉之取汗, 一切虚寒症均有效。

5.次数:2000-3000次(10-15分钟)。

 

十八、阳池穴 

1.部位 :腕后二寸陷凹中(相当针灸的外关穴部位),属点型穴位。 

2.操作方法: 揉阳池-------——医者以左手握住患儿腕部,以右手拇指或中指的螺纹面揉之。

 3. 作用:解表散寒,祛风止疼,降逆清脑。

 4. 主治:头晕头痛(各种类型之头疼均宜)、鼻塞流涕、感冒、急慢惊风及其后遗症、脑震荡后遗症等。   

5次数:1000-2000次(5-10分钟)。

 

 十九、天河水穴 

1.部位:前臂正面,由掌根到肘弯横纹中间一条直线,属长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推天河水——向心性推之,称清天河水(此穴无补法)。向心性指的是,从指尖向心脏的方向推。离心性推之相反的方向。

 3.作用:解表散寒、清热化痰、安神镇惊、利尿。 

4.主治:急热惊风、惊啼烦躁、弄舌、重舌、口疮、感冒发热、咳嗽、腹泻、麻疹、尿少等症。  

5次数:1000-3000次(5-15分钟)

 

二十、退六腑穴 

1.部位:前臂内侧缘,由肘横纹头至腕横纹头,属长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离心性推之,称退六腑。向心性指的是,从指尖向心脏的方向推。离心性推之相反的方向。

 3.作用:清实火、退高热、除热痰。 

4.主治:高烧、急惊风、实热痰喘、便秘、热痢、痘疹、痄腮等一切热症宜之。  

5次数:1000-3000次(5-15分钟)。

 

 二十一、上三关穴 

1.部位:前臂外侧缘,由掌根直上至曲池穴,属长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向心性推之,称推上三关。 向心性指的是,从指尖向心脏的方向推。离心性推之相反的方向。

3作用:培补元气、调和气血、能发汗,对疹毒内陷、隐疹不出等有显效。

 4.主治:表虚自汗、麻疹不透、先天不足、小儿瘫痪等症,一切虚寒症皆宜。。

5次数:1000-2000次(5-10分钟)

 

  二十二、威灵、精灵 

1.部位:威灵——手背,外劳宫旁,食中指掌骨之间,靠近食指掌骨侧,          属点型穴位。      精灵——手背,外劳宫旁,无名指小指掌骨之间,靠近无名指掌骨侧,属点型穴位。

 2.操作方法:以拇指甲掐之,继以揉之。

 3.作用:舒筋和血、开窍镇惊。 

4.主治:急惊暴死、昏迷不醒。多在急救时配合使用,为儿科推拿结束手法之一。

5次数:拿3-5次。

 

二十三、五指节 

1.部位:手指各关节处。 

2.操作方法:医者以拇食二指相对掐之。 3.作用:调和气血、开窍镇惊。 

4.主治:急慢惊风,能加强各穴功能,为儿科推拿结束手法之一。 

5.次数:掐3-5次。

 

二十四、足三里穴

1.      部位:在小腿胫骨旁,外膝眼下三寸处,属于点型穴位。

2.      操作:揉足三里,用拇指螺纹面揉之,

3.      作用:健脾和胃,调中理气,导滞通络,为全身强壮穴,是小儿保健穴之一。

4.      主治:泄泻,厌食,腹痛,腹胀等消化系统疾病。

5.      次数:100-500次(1-3分钟)。

 

二十五、涌泉穴

1.      部位:屈趾,足掌心前正中凹陷处。

2.      操作:推涌泉,用拇指向足趾推称推涌泉,揉涌泉,以拇指螺纹面揉之,

3.      作用:引火归元,退虚热,止吐泻。

4.      主治:发热,呕吐,泄泻,目赤,口舌生疮等。

5.      次数:50-100次。

 二十六、阴阳穴

1. 部位:掌根,小天心两侧,靠拇指侧的为阳池,靠小指侧的为阴池。

2. 操作:分阴阳,用双手拇指螺纹面,自小天心穴略偏向掌根横纹处,向两侧分推,叫分阴阳,合阴阳,与分阴阳相反,用双手拇指螺纹面,自阳池,阴池同时从两旁向中心合推之,叫合阴阳。

3. 作用:平衡阴阳,调和气血,消食积,化痰涎。

4. 主治:寒热往来或身热不退,食积,呕吐,泄泻,惊风,痰喘。

5. 次数:100-500次(1-3分钟)。

 

二十七、一窝蜂穴

1.      部位:手腕背侧,腕横纹中央之凹陷中。

2.      操作:揉一窝蜂,用拇指或中指螺纹面,左右揉之。

3.      作用:发散风寒,宣通表里,温中行气,止痹痛,利关节。

4.      主治:伤风感冒,腹痛,痹痛,急慢惊风等。

5.      次数:1000-2000次(5-10分钟)。

 

二十八、列缺穴

1.      部位:手腕两侧的凹陷内,非针灸之列缺穴。

2.      操作:用拿法,以拇,食两指按住列缺穴相对用力拿按之,一紧一松,反复增减用力。

3.      作用:发汗解表,开窍复苏。

4.      主治:惊风,癫痫发作时的急救。中恶不省人事,目闭口噤而阴脉不绝者拿之可苏,风寒感冒,风寒头疼拿之取汗,助痘疹发表等,得汗后须避风。

5.      次数:5-7次,亦可根据病,拿至苏醒或出汗为止。

 

二十九、七节骨

1.      部位:从尾骨端到第四腰椎成一直线。

2.      操作:推上七节骨,患儿俯卧,医者用拇指桡侧或食中两指螺纹面,自尾骨端直上推至第四腰椎,推下七节骨,患儿俯卧,自第四腰椎向尾骨端直推。

3.      次数:100-300次(1-3分钟)。

4.      作用:推上七节骨为补法,能温阳止泻,推下七节骨为泻法,能泄热通便。

5.      主治:泄泻,便秘,脱肛,痢疾等症。

 

三十,摩背,这个是治疗感冒发热,咳嗽等常见肺部问题的有效推拿部位。操作:按图示部位顺时针摩擦,一般以摩擦了红,热为好。时间5分钟左右。三十一 捏脊

 小儿常见问题除了推拿,另外配合中药包泡脚(常用范围包括小孩发烧,感冒,鼻炎支气管炎,肺炎,厌食,腹痛,咳嗽,拉肚子等等),这里推荐使用就心阁--阁主(q2297066089)专门为宝宝配制的宝宝泡脚泡澡包。

 

 小儿推拿要点及基本操作方法

 第一,小儿过饥或过饱,均不利于按摩疗效的发挥。在小儿哭闹之时,要先安抚好小儿的绪再进行推拿。一般在小儿饭前或者饭后一个小时进行推拿,不可在饭后马上推拿。 第二,小儿皮肤娇嫩,按摩时切勿抓破小儿皮肤。家庭推拿一般可使用按摩油或爽身粉等介质,以防推拿时皮肤破损。 第三,手法要轻柔深透,带动肌肉,不是只带动皮肤表层,适达病所,刺激强度要适宜。力度要均匀,不可跳动。 第四,一般来说,小儿推拿的操作以推法、揉法次数较多,而摩法时间较长,陷法则重、快少。手法刺激的强度应根据患儿年龄大小,体质强弱,病史长短,病势急缓而定。如病轻患儿,操作时间宜短,用力宜轻,速度宜缓,一日或两日一次;病重患儿,操作时间宜长,用力易重,速度宜快,每日推拿一至二次。 第五,室内保持一定温度,不宜过冷过热。寒冷季节,术者手要保持温暖,术者经常修剪指甲,术前要洗手,保持清洁卫生。医者双手不可过凉,以免使患儿产生恐惧,造成操作时的困难。此外,还需注意患儿的体位适当、舒适、力求自然。另外,推拿之后需要避风,不可马上吹冷风。第六,妈妈自己给小儿推拿,会担心做的不到位,一般来说,小儿穴位比较敏感,按照医生指导操作,对穴位进行一定的揉按刺激,基本上都会有效果。小儿推拿更适用于0到7岁。 第七,小儿推拿疗法的应用范围颇广,但也有一定的禁忌证:如烈性传染病、开放性损伤、恶性贫血、骨折、脱臼、皮肤疮疡、创伤出血等情况时,不宜使用推拿等。 第八,刚做推拿,小儿不配合的,需要妈妈耐心哄下,或者趁小儿睡着后操作,每次时间不能太长。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小儿推拿治疗前必须有明确的诊断。如果家长不能肯定请先送医院就诊。小儿疾病瞬息万变,请家长不要疏忽大意。                                     ---------基本推拿方法-------------------- 1,推法:用拇指桡侧缘,或食中指螺纹面,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称为推法。要求向前推动,行于直线不可斜曲,用力轻柔均匀,不可忽快忽慢。     推法中又分,补,清,清补3种。补法由指尖向指根推(向心性为补,向心指的是手掌心,也指的是心脏,这是同一个方向,向心的方向),清法(泻法)由指根向指尖方向推(离心性推为清,从心脏往外推,叫离心),清补法:(平补平泻)由指尖至指根来回推之(往返者为清补)。这是一般规律,也有例外者,如推天河水穴,是向心性推之为清天河水,推法的速度,约每分钟200次为宜。推法多用线型穴位,如推天河水,六腑等。

2,揉法:用拇指或者食中指螺纹面按在穴位上,左右旋转揉动叫揉法,手指紧紧吸附在穴位上,用力着实深透,不可只在表皮上摩擦,左揉主升,右揉主降,应左柔右揉同数,每分钟约200次,多用在点型穴位上,如揉二马,外劳宫等。 3,运法:用拇指或食中两指并拢的螺纹面,由此往彼在穴位上做弧形或环形推动叫运法,每分钟约150-200次,多用于面型穴位,如,运八卦,运水入土等。 4,摩法:即用手掌面或手指指面贴附于治疗部位。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轻缓而有节律的盘旋,或往返来回摩擦。 


你这个像是肠胃感冒

建议就医,事关生命健康,耽误不得

是否肠梗阻或者肠套叠,这些先排除,大便是否干硬,臭,最近饮食吃了什么难消化的食物没有,如果吃了肉蛋奶等难消化的或者寒凉的食物伤了肠胃,会出现肚子疼,或者燥热导致大便干硬臭,大便不通畅就会导致持续发烧。这几天的饮食注意尽量以白粥为主,其他暂时不要吃。孩子的问题绝大多数是吃出来的。

相关标签:发烧

下一篇:医生给病人开药是不是有提成的?

上一篇:阴道松弛了!用手术缩阴的话!会影响感觉吗?或者是有什么副作用!

热门标签:
医院 手术 耳鸣 离婚 中药 心理 减肥 感冒 白癜风 近视 手淫 失眠 咳嗽 子宫 孕妇 发烧 包皮 阴茎 前列腺 阴道 乳腺 抑郁症 宫颈 中耳炎 湿疹
最新更新:
神经性耳聋配哪种助听器好? 高血脂的一般症状——森迪? 为何夜宵易使人肥胖 宝宝3个月了,一不小心就红屁股了,怎么处理比较好呢? 牛皮癣秋季发病高是什么原因? 宝宝积食的身体表现有哪些? 站立不稳,说话非常不清楚是怎么回事婴儿在4个月左右时,从吃母乳渐渐过渡到吃一些辅食? 哈萨克斯坦中药材哪些是准入的 几个月都不同方,老公非常厌恶我 心脏刺痛是什么原因但是人没有病!~ 小孩经常眨眼做怪相是怎么回事 三十多岁大人四肢无力,浑身无力是什么原因 长期染发,会影响头皮健康吗 抽动孩子频繁踢腿怎么办? 为什么小孩子也会患耳鸣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