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非物质文化有哪些 - 爱问答

(爱问答)

淮安非物质文化有哪些

简答一下

淮安是座历史文化名城,悠久的历史孕育了淮安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软兜长鱼烹饪技艺】

 据说,古代氽制长鱼,是将活长鱼用纱布兜扎,放入带有葱、姜、盐、醋的沸水锅内,氽至鱼身卷曲,口张开时捞出。取其脊肉烹制。成菜后鱼肉十分醇嫩,用筷子夹起,两端一垂,犹如小孩胸前的兜肚带,食时,可以汤匙兜住,故名“软兜长鱼”。

 【钦工肉圆制作技艺】

 钦工肉圆制作技艺,一说是明末一钦差大臣在钦工当地督查河工,崇祯皇帝南巡时经过此地,钦差选派当地有名厨师烹制具有地方特色的菜以取悦皇上。当地一家李记肉馆将精瘦肉用刀背锤成糊状后加适量蛋清,做成了圆溜溜的肉坨子,煮熟后鲜美非常。崇祯皇帝尝后连声说:“好,好,宫里没有这么美味可口的菜肴”。钦差讨好道:“那就请皇上给赐个名字吧!”崇祯随口应道:“那就叫“钦工肉圆”吧”。从此钦工肉圆名声远播天下。一说是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10月,康熙南巡行至淮安运河古末口(现河下镇御码头),在当地督查河务的钦差大臣兼河道总督、漕运总督遍请名厨,研制菜肴以取悦康熙帝,而创制的钦工肉圆。

 【文楼涨蛋制作技艺】

 淮安市楚州区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江淮流域古文化发源地之一,并长期成为郡、州、路、府治所,历史上曾是苏北地区的政治中心,建县史有2100多年。

 【游身八卦连环长剑】

 游身八卦剑(又称游身八卦连环剑),为清代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1797年~1882年)根据八卦掌的步法、身法、掌法为基础,所创的剑法。后由其大弟子程廷华先生(1848年~1900年)传于孙禄堂(1860~1933年),孙禄堂传于其女孙剑云(1914年~2003年),再传于黄万祥(1938年3月-2000年1月),黄万祥将游身八卦连环剑传入淮安地区,现主要流布于我市清河区一带。

 【洪泽湖地区风筝制作与放飞】

 洪泽湖地区风筝制作和放飞历史悠久,洪泽湖周边地区都有分布,主要集中在老子山地区。

 明万历(1573年~1620年)年间,洪泽湖已有“日出斗金”之美誉,老子山镇地区渔商贸易“岁逾十万”,时为淮安府二十三重镇之一。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由盐商集资在北山兴建大王庙。自此,老子山成为淮河、洪泽湖渔民的朝拜中心。每逢农历九月十七,都举办隆重集会,风筝放飞和舞龙表演为必备项目。民国初年,渔民统带、洪泽湖水巡营营长刘巨兰,曾不止一次举行以筝代帆的船舶竞划比赛。

 为了弘扬大湖文化和提高风筝制作和放飞技艺水平,老子山镇政府自1991年起,每年清明节,举办一年一度的渔民风筝艺术节。

 【撕纸画】

 撕纸画艺术相传为为清代画家高其佩所创。高其佩为好友祝寿,用大红洒金纸撕成四尺见方的大寿字,成为美谈。后山西剪纸艺人受其启发用红纸手撕窗花、动物、吉祥图案,撕纸画艺术渐趋成形。民国年间,撕纸画艺人多用报纸、画报手撕成画装裱成册。解放前,易玉山将撕纸画艺术带入淮安,后传于华禹谟。撕纸画在我市主要流布于清河区、金湖县等地。

 【骨康外敷药酒】

 水渡口有名的韩老中医传人(药酒的方子是非常有效的祖传治疗关节炎的家传秘方),腰间盘突出,双膝关节炎,颈椎病,肩周炎通过药酒热敷效果非常明显。

 【糖人(吹糖人)】

 “糖人”是一种传统民间手工艺,是以蔗糖或麦芽糖为原料,经加热后做成人物、动物、花草等各种造型的艺术。根据制作工艺的不同,可以分为吹糖人、画糖人和塑糖人三种。流布在淮安市清河区的主要是吹糖人,自清末时期由外地传入。

 【民间绣活(郭秀英民间绣活、苏明英民间绣活)】

 “民间绣活”是我国传统民间手工艺,淮安市清浦区郭秀英和洪泽县苏明英的绣活作品主要是虎头鞋。

 汉代时,我国已经有除夕画虎于门的风俗,开了中国民间年画的先河。后来,画虎辟邪镇宅的民俗在民间成为传统一直延续至今。虎的形象在经历了漫长时光,经过丰富的文化填充之后,由繁化简地符号化了:驱邪与祈福,这就是虎形象的民俗含蕴。

 【博里农民画】

 农民画,是通俗画的一种,多系农民自己创作的绘画和印画。淮安市楚州区博里镇是著名的农民画之乡。

 据考证,博里农民画系从民间年画演变而来,在清末时期即已流行,民国及抗战时期,战乱频繁,博里农民画一度濒临灭绝。上世纪70年代,由博里镇的朱震国发起,组建了博里农民画创作组,加强培训教育,并外出取经,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农民画画师,使博里农民画再度兴盛。博里镇于1991年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

 【泥塑(汤海波泥塑)】

 淮安市洪泽县的泥塑(汤海波泥塑)传承于无锡泥塑。

 清末,一名无锡泥塑艺人,为谋求生路,漂泊到了洪泽一带,发现当地的黄土粘性很强,非常适合制作泥塑。便利用这种黄土,和泥捏塑成泥人,制模做成泥偶,绘以彩绘,然后到各大庙会出售,并以此为生。赶庙会的人们看到后非常喜欢,纷纷购买泥塑置于家中,用以祈子、辟邪、镇宅、纳福。自此,无锡泥塑在洪泽广泛流传,距今已上百年历史。

 【洪泽湖地区门缨、天钱及制作技艺】

 张贴门缨、天钱的风俗在北宋时已经开始流行。宋人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五引《皇朝岁时杂记》云:“元旦以鸦青纸或青绢剪四十九幅,围一大幡,或以家长年戴之,或贴于门楣。”在民间还传说姜子牙的妻子被封为穷神,姜子牙怕她出去祸害人,命她出门“见破而回”。人们为了躲避穷神,便用彩纸剪成流苏状,伪为破纸贴于门户,一般是大门贴五张,窗户贴一张,门楣贴三张。

 【木雕壁挂】

 我国的木雕艺术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那时就有了不少初具雏型的工艺品。战国时期,木雕已由商代用于制陶工艺中的简单刻纹和雕花板的阴刻,发展到立体圆雕工艺。汉代动物木雕用整木雕制,将中国木雕艺术推向了一个高峰。唐宋时期,木雕工艺日趋完美。明清木雕则是中国古典木雕艺术成熟的时代,作品十分丰富,除了动物,还有人物。清末时,外来木雕工艺师将木雕技艺带入盱眙境内并一直流传至今。

 【盱眙根雕】

 根雕,据考古发掘,从战国时期已有之,1982年,在湖北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出土了战国时代的根雕作品“辟邪”。作为镇墓兽的这件根雕作品,虎头龙身,四足雕有蛇、雀、蛙、蝉等纹样,富有动势,显示出在两千三百多年前,我国已经出现古代根雕艺术,而且已经达到了自然形态和人工雕琢巧妙结合的水平。

 【杆秤制作技艺】

 杆秤,是秤的一种,是利用杠杆平衡原理来称重量的简易衡器,由木制的带有秤星的秤杆、金属秤锤、提绳等组成。

 【老侯野鸭手工制作技艺】

 宋神宗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侯氏先祖,老侯野鸭制作技艺的创始人——侯世诚诞生于世。侯世诚,一位醉心于美食的药铺掌柜。在行医问药的时候,当地人病急方投医,不注重日常身体保养的习惯启发了他。他根据传统的中医理论,经过潜心研究,研制出秘方,并采用洪泽湖的特产——天然野味作为原料,把养生融入到日常饮食中。起初由于药效和食物的味道难以兼顾,并没有给药铺带来多大效益。但是侯世诚并没有灰心,经过父子两代人的努力,配方不断完善,初具雏形。作为同乡的诗词大家张耒(公元1054年~公元1114年,北宋文学家,擅长诗词,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在尝过侯世诚秘制的野鸭之后,赋词赞曰:……石鼎煮寒蔬。……争如且,寒村厨火,汤饼一斋盂……。此后,侯氏家族一直从事此行业,中间由于战乱或有间断,但秘方一直得以保存下来,并得到不断改良。而老侯的秘制野味,广受欢迎,渐渐形成了淮阴一绝——老侯野鸭。

 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乾隆南巡驻留淮阴码头镇,在尝过老侯野鸭后,亲自召见侯氏第五十四代传人侯德泽。在了解到老侯秘制珍禽的养生效果后,圈定为贡品,着每年上贡。这一阶段是侯氏家族最为鼎盛的时期。

 清末民初直至抗战结束的这段时间内,因战乱频仍,使得这一养生美味辉煌不在,日渐式微。到了20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使得老侯野鸭制作技艺重新发展壮大。

 【洪泽湖鱼叉制作技艺】

 据考古发掘,洪泽湖区域有一种叫“鱼镖”的骨器,经专家鉴定,系原始社会的渔猎工具,也可视为鱼叉的前身。看来,数千年前,洪泽湖地区即有先民从事捕鱼活动。现洪泽湖博物馆收藏的清代国画册页中,有表现渔民叉鱼的场景。

 【共和蒲草编织技艺】

 蒲草是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植株基部的地上茎短缩,并从其叶腋间抽生地下匍匐茎,匍匐茎在土中水中延伸,并分生新株。蒲草茎的白嫩部分(即蒲菜)和地下匍匐茎尖端的幼嫩部分(即草芽)可以食用,味道清爽可口。老熟的匍匐茎和短缩茎可以煮食或作饲料。雄花花粉俗称“蒲黄”,具有药用和滋补功能。蒲草是重要的造纸和人造棉的原料,还可以用来编织蒲席、坐垫等生活用品。

 共和蒲草编织技艺主要分布在洪泽湖周边地区,以洪泽县共和镇较有代表性,明清时期开始兴盛。

 【洪泽湖地区水车制作与使用技艺】

 水车是我国最古老的农业灌溉工具,我国有史记载的水车,是大约东汉时期出现的。东汉末年,灵帝(公元156年~189年)命毕岚造“翻车”,是一种刮板式连续提水机械,又名龙骨水车,已有轮轴槽板等基本装置。《三国志·魏志》中记载魏人马均在前人制造翻车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完善,制造了既轻巧又便于操作的翻车。这种翻车,连小孩都能转动,且能连续提水,所以很快流传民间,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这一阶段,可以视为中国水车出现的第一阶段,至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

 【水泛丸知识及制作技艺】

 水泛丸,又称水丸,系将药物细粉用冷开水、药汁或其他液体为粘合(润湿)剂制成的小球形丸剂。水丸是在汤剂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始由处方中一部分药物的煎汁与另一部分药物的细粉以滴水成丸的方法作成煎服丸剂,而后逐渐演变,以各种水溶性液体为粘合剂,用泛制法将方中全部或部份药物细粉制成小丸。泛制的丸粒,体积小,表面致密光滑,既便于吞服,又不易吸潮,有利于保管贮存。

 丸剂是中国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中创造的剂型之一。中国最早医籍《皇帝内经》即有“四乌鰂骨一藘茹丸”的记载。早期的丸剂是在汤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后来历代中医在临床上都广泛应用,成为品种繁多,制备精巧、理论趋于完善的一个大剂型。

 【金沟大糕制作技艺】

 金沟大糕,原称提糖大糕,用优质糯米,经炒、磨、烫、焐等多道工序制成,是淮安市金湖县金沟镇的特产。其制作技艺历史悠久,相传明洪武初期,实行的“洪武赶散”,使大批苏州一带富绅流落至金湖,金沟镇因此成为南北人文交汇之地,商贸渐兴,市场活跃,各类特色物产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金沟大糕亦于此时出现,并作为贡品敬献朝廷,至今已600余年历史。新四军罗炳辉师长,行军经过金沟时,曾品尝过金沟大糕,并予以高度称赞,当地群众更是用金沟大糕慰问人民子弟兵。在金湖县,每逢重大节日,金沟大糕更是亲友之间相互馈赠的必备礼品,

 【塔集挂面制作技艺】

 挂面是以小麦粉添加盐、碱、水经悬挂干燥后切制成一定长度的干面条。在我国,挂面制作历史悠久,据专家学者考证,在敦煌文书中不止一次出现“须面”的记载,并被装入礼盒送人,是中国有关挂面的最早记载。今日中国仍有地方将挂面称作“龙须面”。

 【柳编技艺】

 金湖县素有“杞柳之乡”美誉,为柳编行业兴起和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金湖县吕良镇罗家的柳编技艺有据可考的已有百余年历史,至今已传至第四代。罗家原无柳编技艺,是当地世代从事柳编的阙氏后人阙元金入赘罗家,将柳编技艺带入罗家,并传承至今。

 【大和堂祖传医术】

 淮安市清浦区的中医世家孙氏家族传人孙道成,于1929年在清江浦里运河南侧的牛行街21号创办大了大和堂药店。

 孙道成,1872年生,淮阴县西坝人氏,天资聪慧,勤奋好学,少年时即随父学医,擅长中医小儿科、口疮、痘科等杂症,尤其在小儿科方面医术精湛,疗法独特。加之医德高尚,在当地百姓中口碑极高,声名远播南通、盐城、连云港等地,慕名前来求医者不计其数。其后人承其“重医德,顾客至上,守信无欺”的宗旨,将其医术传承至今,已至第五代。

 【宋氏骨科】

 宋氏先祖宋宝瑄(1867年~1937年),沭阳人,少时孤贫,智商过人,十四岁时因生计艰难,曾出家福建南平寺院为僧,后至主持,一生好善。学佛之余,饱读《素问》,潜心研究《内经》、《难经》等医学著作。后又学膏法于建欧,三十八岁时,成为一代闽南名医。宋氏认为“天下之事,循其故则其道立,浚其源则其流长,对骨病考研高深,生平著作甚多,惜已散佚怠失,目前仅见有《宋氏骨病方》、《宋氏骨病释》二卷。

 【出生礼】

 出生礼是我国自婴儿诞生到周岁期间举办的一系列传统礼俗,历史悠久,《诗经》、《礼记》等皆有记载。汉族传统的出生礼,遍布于全国各地,因地域之别而具有不同的风貌和表现样式,但总的来看,汉民族传统的出生礼中,大都包含了诞生、三朝、满月、百日、周岁五种主要礼仪。

 【男孩剃小辫子】

 男孩剃小辫子的习俗在我国许多地区都有分布,淮安市淮阴区、金湖县、盱眙县、洪泽县等各地都有分布,相传已有三百余年历史。

 【鲍集豆饼】

 鲍集豆饼的制作与食用兴于明清时期,现在主要流布于盱眙县鲍集、管镇、铁佛、兴隆等镇。

 鲍集豆饼的制作、流通与食用在盱眙境内已形成一项民间消费习俗,逢年过节,访亲友必备豆饼。亲友上门,必烹制豆饼。

 【淮河服饰】

 淮河服饰兴于明,盛于清,主要分布于淮河流域的苏、皖境内,淮安市主要分布在盱眙县一带。

 淮河服饰主要分大襟衣、夹袄、裤子、肚兜、襡裙、襡腰等。

 

下一篇:输液用0.9%的生理盐水(氯化钠溶液),某药厂要配制该溶液,将18g氯化钠固体加入182g水中

上一篇:C8H18→C4H10+C4H8(化学反应式中有机物不是写结构简式吗?为什么写的是分子式)

热门标签:
英语 谜语 作文 数学 公式 语文 物理 化学 工艺 java c语言 实验 方程 金属 分子 数据库 硫酸 酒精 运算 石油 vc 世界大战 php 化合物 mysql
最新更新:
电学的一个小问题 为什么打点计时器只能粗略瞬时速度 lookdownupon用法 中专都考不上大学有必要复读一年吗? 如图,已知∠B=∠DEF,AB=DE,请添加一个条件使△ABC≌△DEF,则需添加的条件是__________. 求曲线y=2x^2和直线y=2的所围图形的面积 夜上受降城闻笛是哪句 这个怎么填数字? 小明家下五层楼是5楼,那么小明家上五层楼是几层楼? 填空题,这个题目是怎么算的呢…… 22335577()143中括号里填什么数字。 懂得人帮我看一下这个英文是啥意思??? 最小的物质单位是什么 怎么估算根号52000000 about的重读字母是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