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玛窦的宣教策略对今天的中国教会有什么借鉴之处 - 爱问答

(爱问答)

利玛窦的宣教策略对今天的中国教会有什么借鉴之处

(一)扎根基督,立足本地

从利玛窦的传教方法上,他是采用圣依纳爵所说的“如果你要影响一个人,你从对象的况进去,慢慢改变他,帮助他,从你自己的思想里出来”。

这包括在穿衣服方面的适应。罗明坚神父最先住在庙里穿僧服,利玛窦与他一起住进去。后来有些儒家学者告诉他,这并非是最理想的方法。罗神父在1583年得到总督的准许,居留在那里。他写信说“在很短的时间内,我们变成了中国人,为的是使中国皈依耶稣基督”。

他们穿僧服,剃光头,为了更像中国人的样子。除此以外,利神父也赞成起一个中国人姓名(为外国人似乎是件新事),还有学习在中国的风俗礼貌。

(二)习俗随缘,坚持原则

他下了很多功夫,了解到中国社会那么敏感的事,如分辨社会的阶层,应该知道对怎样的人送怎样的礼物,什么时候送比较适合。而且在请客时要准备很多事。有时他需守教会的斋日,从来不放弃信仰上需守的任何规矩。他很清楚告诉别人他在守斋,不能吃这些食物,别人也都接受了,因为他们很快就感到他的规矩不是随便的,因此十分信任他。

除了礼俗外,他一直研读语言。后来他觉得写中文比意大利文还容易。在艺术方面,他也不断努力在装饰圣堂,客厅等场所很重视中国传统艺术。所以客人觉得这个不是外国样子,使客人有归属感,亲切感。

利玛窦很早就发现,在中国社会上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人情。他在几年中一定学到(缘分)这个字。利玛窦的缘分很广,他接触了很多人,与人交往范围很大。对西方人而言,中国是一个很吸引人的谜。他借着这样的友谊,慢慢地学习比较深的中国思想。与他交往的人发现这个人有东西,他的思想很丰富,学问广博,十分值得交往。以友辅仁。

(三)探寻方法,多元合一

利玛窦在文化方面一直在研究神操。他的方法并不是一种单纯的传福音方法。然而,福传本来是一个整合多元素性的方法。一方面,他愿意传扬福音,另一方面,他觉得直接的传教是不太可能的,所以他想应该有一些因素和福音配合在一起,就是用多元的方式来进行。

有时候,他把中国文化思想放在前面,有时候却把福音放在前面,常常注意中国思想。这是两个因素很奥妙的配合,实在需要一个才子来应用这种方法。他学习祭祖敬孔,这并不是信仰方面的事情,这是人们对伟大孔子的敬礼,感恩的表达。对祖先给后人的智慧,我们感谢他们。对天主的名字都很开放。利玛窦神父也把中国文化思想介绍给西方。               在要理教授方面,利玛窦用了以下方法:

利神父第一本教理书籍《天主实录》中,他是比较护教性的,为准备后来传福音使用的教理书。利神父用一些图片表达写上天主经,圣母经,信经,天主十诫等等。信徒们抄写学习这些经文,利神父不断地修改。为很多人有不同的经文,后来发现有些紊乱。利玛窦神父认为应写一册通用新的要理本。1605年出版《天主教要理》他还觉得不满意,继续修正。1615年再版要理本《天主教要解略》。说明基督徒的德行,圣事,而少讲耶稣基督十字架死亡及复活。因为那时,他感觉到跟他接触的人很难接受在历史上具体的耶稣。不是说他不提而是少提。

经过他的要理讲授,帮助人们准备领洗。当领洗后利神父发现,他们转变很大,又要求他们彻底放弃一切其他宗教的书,花,物件,纪念品等都应抛弃或焚毁。这导致不少中国知识分子的反感。是否利玛窦有在宗教方面的优越感?研究他的一切著作,他的行为中,结论是:这不是从他本人优越感而来的,而是当时天主教一般的基本态度而来的。罗马天主教会在特利腾大公会义以后,非常肯定天主教是全世界上唯一得救的方法,如果你真正进入这个得救的教会,就应该放弃以前其它宗教中的所有一切事物,即是说:“教会之外无救恩”。当然,梵二教会重新的反思并肯定地说:“基督之外无救恩”。

(四)培育人才,放眼未来

他非常努力培养本地圣召。虽然在他的著作中,我们找不到一句话说:要培养中国神父。但是他在印度时1581年在给当时总会长神父写信,分享感受中,有五个方面充分证明他注重培养本地圣召

1、本地的圣职人员非常重要。

2、他反对对印度的态度,印度修士是“二等修士”。

3、利神父倡导使印度修士与外国修士受同样的培育。
4、他不赞成长上、主教和修会把本地神职人员派在非常偏僻,不重要       的地方,以免他们影响教会的生活。

5、我觉得非常可恶的事,把欧洲人放在第一位印度人放在次位。即使印度修士很有天赋,超过欧洲人。

总的来说,利玛窦发现要建立一个地方教会,非有本地的圣职人员不可,他眼光很远,提出另一个可能性说:如果教会受到迫害时,外国传教士都离开后,没有本地人领导教会,谁来维持教会的生活呢?联想到当今中国天主教会的现状,教区不能及时选圣主教,又有谁来带领基督的羊群?

这是一个很现实又具有前瞻性的问题。

(五)信仰坚定,博学善思

远渡重洋只身进入中国传教,须要极大勇气,在异国他乡,仇视和怀疑洋人的中国人里面生活传教,对利玛窦神父是一个极大的挑战。首先,是来自语言,文化上的不同。利氏虽然天资聪明勤奋好学。但是要学懂中国语言,熟悉中国文化是要经过相当长时间和精力的。这需要具有极大地勇气和毅力。

在利玛窦神父面前,中国大陆是欧洲人从来没到过的地方,是欧洲人视为野蛮的民族;而且将是一去不归,将来白骨在何处归士,自己也不能预测。有为基督牺牲的精神,利玛窦即知道来中国传教,意味着什么;又为着在新地域内宣传福音而沸腾。但他欣然就道,还诚心感谢天主;自信能够出国传教,乃是天主的一种大恩。一切交托给天主安排。

利玛窦在中国传教,他并没有将欧洲天主教的礼仪,习俗,文化照搬中国传教。他首先是尊重了中国社会的习俗和文化,他可以穿上和尚服装剃光了头,与中国的佛教相似,那只是外在形式。后来,又改穿儒服,留长发。这并不影响信仰基督的核心;相反,正是因为利玛窦的这种适应环境,方法变通,形式灵活,才使天主教信仰的种子,在中国这片广阔的土地上发芽,生长。以至果实累累。因此,今天中国圣教会要想将耶稣的福音,使中国人接受,就必须效法圣保禄综徒“为一切人而成为一切人”的传教思想;向利玛窦一样融入中国社会,学习掌握中国文化,尊重中国传统习俗,适应中国传统文化道德修养。像中国人一样,才能影响中国人的思想。面对当今世界,人类思想的不断开化,物欲横流,道德败坏的时代,学习效法利玛窦精神“出世又入世”的灵修观不是很有启发意义吗?

作为一个基督徒,一方面我们要参与国家经济社会的建设,和其他人一起共同创建一个和谐,安康的社会。另一方面,作为基督徒的我们又不能被世俗的社会所同化,要保持一个光和盐的作用,有“出淤泥而不染的”情操,时刻警醒着,天主的国临近了。

从利玛窦在中国传教经验得出,要使基督信仰的种子在中国生根开花结果,就必须让西方的文明符合中国水土,不要强调外在形式,信仰的本土化工作是当务之急。也只有在把信仰用适合中国人的心理,文化形式表达出来的时候,才能吸引更多人走向信仰。

 

 利氏虽然死了,生前甚至未能见到中国的皇帝-他心目中的「东方康士坦丁大帝」,但他对天主教在中国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他开辟的宣教工场,他所推行的宣教策略,以及他对中国文化所作的研究和解析,都成了后来的宣教工作不可缺少的资源和指引。他和徐光启等人所翻译的大量西方科技、数学、地理、水利、工程和人文学术方面的文献,也给中国的知识界带来了新知识、新思想和新方法,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中国学术文化的进步。对与天主教来讲,最重要的是利玛窦为其宣教事业打开了通往中国内地,通往明朝首都北京的门户,直接造就了第一代中国信徒,并建立了潮州、南昌、南京、上海和北京的永久性宣教据点。他的功劳应该说是非常了不起的。

今天在纪念利玛窦来中国400年时刻,学习利玛窦的传教精神,有着深刻意义。学习利玛窦并不是要向他一样,也要剃光头,或改穿儒服,学习科学知识,上懂天文下晓地理,也搞出几项科学发明,在科技上有重大贡献或多大影响。如果那样的话,我们今生今世不用传教只去学习,恐怕也赶不上利氏的一角,哪里还会有时间和精力去传福音,去做爱德工作呢?我们学习利玛窦传教精神,是学习他能适应不同环境,在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民族的环境下传播福音。将天主教的信仰融入其中,并不是强调外在的礼仪形式,注重的是内在的信仰。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深入到社会政治,文化,习俗的核心部分。与不同阶层的人士广交朋友,争取当权者的赏识与信用,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基督徒要有适应的能力,有坚贞的信仰,有一定的专长。一句话,信仰坚定,素质要高,才能达到适应的目的。

为了适应环境和形势需要,利玛窦决定放弃采用僧人的名字。僧人就像我们的修士,地位低下。在中国有三类宗教,僧人的地位最卑下,主要因为出身贫苦,没有念过书。当然他们也修行,可是比其他人的毛病多一些。特别是官吏们,不但与他们的宗教不同,而且根本不把他们放在眼里。人们还把我们同僧人一样,混为一谈。许多人羞辱我们,儒士文人也不愿意让我们到体面的地方去。

为此我们遵照视察员神父命令,除穿儒服还留起胡须,改口让家人按儒名叫法称乎我们。这并不是为了尊重,主要是为了改变地位。让人知道我们是神学家,是文人墨客。由此,儒士们也允许我们到那些体面的地方去了,也愿意同我们交往。因为有地位的人不同僧人交往。

有许多人是真正的皇室宗亲。也有许多文人墨客和士大夫,他们都担任文武高官要职。由此,基督信仰逐渐赢得了很高的声望。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如果说中国没有哲学家,应该说是因为没有真正的哲学,但是,一旦有人教给他们。那么,他们会在许多方面超过我们。

利玛窦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对中国文化的透骨入髓的认识和了解。

他非凡的洞察力和极强的应适力,为他赢得了士大夫阶层的尊敬。他的成就孕育在他的平凡之中,被称为“西来孔子”的圣者。这位圣者有着平凡的生活。他感觉到自己的不足、疲惫以及软弱。这使得我们与他心心相通坦诚相遇。我们看到的是一位平凡的神父、平凡的学者、平凡的人。他的信心、坚强、韧力以及对中国文化的深爱与崇敬造就了他的伟大。回顾历史,见微知著。

 

下一篇:不滞于中下,亦不弃中下;圆摄向佛乘,不谤于正法”是什么意思

上一篇:红孩儿被观音收为善财童子本是一个好去处,但为什么他的母亲铁扇公和他的叔叔如意真君却记恨孙悟空?

热门标签:
农业 环境 腾讯 创业 地震 天气 养殖 主播 火山 灾害 洪水 身世 李嘉诚 王思聪
最新更新:
为何社会中的人过于热情,也不受欢迎 战机空投的炸弹,一般以哪些方式制导 不自觉的手抖,这是什么原理? 我们沈阳就要来台风了,有什么预防措施能保证自己不受伤害吗??? 军事大国装备洲际弹道导弹,其还需要远程弹道导弹吗 影响工作因为听不清别人的讲话,而且又忍受着耳鸣带来的巨大痛苦? 党和政府坚持什么的发展理念 前任市委书记现被判刑,现编写志时,如何写他 为什么说再发展房地产会让中国的政治受到动摇? 任何情况下,未成年人都禁止献血。这句话对吗,注意是任何情况下 虎式属于重型坦克吗 军队中存在两栖步兵战车吗 世界上有多少个国家 轻型航空母舰只能通过滑跃板起飞舰载机吗 潜艇适合发射反舰弹道导弹吗